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约有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在相同年龄段,女性比男性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更高。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疼痛,以腰背痛多见,活动时加重; 2.骨折; 3.身高变矮,驼背严重; 4.呼吸功能减弱,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特殊时期缺钙表现 儿童:表现为哭闹、睡眠困难、出汗和头发稀疏;长期缺钙可引起骨骼变化,如囟门延迟闭合、骨骺增大、肋软骨珠状突出、胸骨突出、O形腿、X形腿等变形。 妊娠期:肌肉痉挛,常表现为小腿抽筋,以夜间多发,持续约数秒或1分钟后自行缓解;腰酸背痛、腿部肌肉僵直;牙齿松动;精神恍惚。 哺乳期:除表现有妊娠期缺钙症状外,宝宝可能出现相应儿童缺钙症状,出牙延迟、偏食、厌食等。 围绝经期:牙齿松动、四肢无力、腰酸背疼,易骨折等。 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哪些?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从儿童、从青少年时期做起,在骨骼生长最快的时期,使骨骼发育得尽可能的强壮,以保证在十几岁的年龄段获得最大的骨量。 1.保证钙的充分摄入 钙在骨骼发育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增加摄入量能有效的促进骨骼的生长。每日应保证800-1000mg钙的供应,平日饮食应多摄入富含钙的食品,如奶和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虾皮、海带等,必要时还可以服用一些钙补充剂,同时避免使用含植酸草酸等高的食物。 2.增加维生素D的供给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钙磷的沉积,对于骨骼的生长和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的一个最简便且廉价的方法,此外还可相应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饮食摄入。 3.保证足够的蛋白质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引起促进骨形成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生成和活性降低,从而影响骨骼发育。充足的蛋白质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优质的蛋白量应占每日蛋白供给量的一半以上,推荐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豆制品、瘦肉等。儿童、孕妇群体在此基础上应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 4.加强体育锻炼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因为体育锻炼而引起的骨量增加即使到了成年后仍能保持较高水平,即便是在减少或完全停止了锻炼的情况下也依然能保持骨量。 平时饮食中应避免摄入影响钙吸收的食物,如浓茶中含有的咖啡因、酒中含有的酒精、碳酸饮料中的磷酸等会降低钙的吸收。 温馨提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开始于少年、植根于青年、发生于老年的慢性疾病。预防工作需要从儿童期开始,加强对骨骼强度的监测,维护骨骼的健康,达到减少老年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目前骨质疏松最精确的检查是骨密度检查,如果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不要只是食物补钙治疗,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药物加运动加饮食调整才是最好的。 出于安全性、实用性等原因,双能X线吸收测定方法(DEXA)、定量CT检测在儿童、孕妇中应用困难,更无法长期监测。我院引进的两台进口骨强度定量超声检查仪器,与DEXA的检测有良好的相关性,除了适用于普通人群外,更适用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并可以进行长期监测。 咨询电话:0799-6881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