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妈妈在喂养宝宝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困扰,其中最常提到的就是:“新生儿喝了母乳还要不要喝水呢?” 答案是:一般情况下不需要。 新生儿的身体构成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胃容量较小,仅能容纳少量的食物,此外,新生儿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还无法有效排除多余的水分。母乳中90%左右都是水,喂奶充足的情况下,水分已经达到他的生理需要量,即使不是母乳喂养,配方奶粉也是模拟母乳成分配比,正常冲调后,里面的水分也是在80%以上。因此,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不需要再额外补充水分。 盲目喝水,容易造成以下伤害 如果盲目给宝宝多喝水,容易造成以下伤害: 1.妨碍母乳进食。出生不久的宝宝胃部约只有玻璃球一样大,喝水太多会影响母乳喂养。 2.影响正常发育。低月龄宝宝喝水以后,对母乳需求量就会减少,以至于不能从母乳中摄取足够的营养,容易发育不良。 3.影响母乳分泌量,引起乳头错觉。宝宝吃奶量减少,母乳的分泌量也会减少,此外,如果是用奶瓶给宝宝喂水,还可能会引起乳头错觉。 4.增加低钠血症风险。母乳中所含有的钠已经可以完全满足6个月内小婴儿的生理需求,过多的饮用白开水,会增加发生低钠血症的风险,尤其是早产儿。 以下情况,需酌情考虑额外补水 首先,需要观察宝宝的尿量和尿液的颜色。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每天应该有6次以上的尿布湿度,尿液呈淡黄色或无色。如果宝宝的尿量减少或尿液呈深黄色,可能是宝宝缺水的表现,此时需要额外补充水分。 其次,需要注意宝宝是否出现发热、腹泻或出汗较多等情况。发热会导致身体水分蒸发,会增加宝宝的水分需求;腹泻时会排出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引起宝宝缺水;出汗较多也会导致宝宝失水,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或运动后。 最后,当宝宝出现明显的缺水表现时,如口干舌燥、唇干、眼睛凹陷、皮肤弹性差等,也需要给宝宝额外补充水分。这时可以给宝宝喂一些适量的温开水或葡萄糖盐水,以补充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值得注意的是,在给宝宝补充水分时,应该控制好补水的量,避免过度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