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萍乡市安源区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简要介绍了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包括安源区教育后续学位、招生发展概况、项目建设、县管校聘工作、“三名”工程启动情况及下一步打算等,并解答了记者提问。 近年来,安源区教育系统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发展战略,锚定教育强区目标,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在2022年度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教育发展”考评中,安源区位列全省县区第4名;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平安校园建设优秀县(市、区)”光荣称号;获得国家级表彰5次,省级表彰11次。 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在招生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确保招生政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多次召开学区划分调研会,充分征求意见,出台《2023年萍乡市安源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区域内户籍、房产、社保等入学相关信息共享,实现城区网上报名、材料审核和录取“一件事一次办”;针对招生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宣传方案,及时向媒体发布相关信息;各校在醒目位置张榜公布学校招生实施细则,安排专人接听招生咨询电话;在招生工作开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疏导解决。 保障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的需求 据了解,为保障安源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的需求,近两年,萍乡市安源区提前布局,化解城区学校个别大校额问题。目前,辖区内学位供需矛盾热点地区为安源新区、城北片区和城西片区,采取了增加学位、集团化办学、调剂分流等方式,缓解热点区域学位紧张问题。一是加快网点建设。将原萍乡电大校址划归安源区使用,化解了城北小学大校额、大班额,缓解了生均用地面积不足等问题;在萍安大道西侧、中鼎山水华庭南侧新建的燎原学校于2022年秋季投入使用,缓解了安源学校大校额、大班额和生均用地不足等问题。二是力推组团化办学,整合教育资源。组团化办学主要方式为“强校+弱校”“大校+小校”(紧密型)、“城区组团+农村学区”(协作型)等优势互补的教育组团化办学模式。通过班子结对、教师结对、学生结对、特色工作联盟、教师互派等形式实现互帮互助,组团发展。目前,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已经拿出方案,并由区政府组成考察组前往南昌等地学习集团化办学经验。三是严格招生秩序,严格按方案招生,2023年秋季化解了一所大校额,城区小学人数降至2000人以下。 为保障学位需求,安源区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工作目标,增加学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对十四五教育网点规划提前谋划,重点对城北片区、安源新区、城西片区等教育网点进行科学布局:一是加强协调,明确城北集团山下校区(原萍乡市电大)产权归属安源区,以缓解城北小学大校额和后埠小学学位紧张问题。二是加快进度,推动安源新区学校建设。打造安源区红领巾学校,新建校址为一所提供2500个学位的学校,缓解安源新区学位紧张问题;将原明德学校旧址办成安源学校集团分校,化解安源学校大校额;2024年秋季开学启用燎原学校小学部,新增加1080个学位。三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拆除重建高坑学校教学楼,改善其硬件设施。十四五期间,通过优化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加快推进前瞻性、全域性义务教育布局规划,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