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源区高坑镇深挖乡村生态、产业及自然人文等特色资源,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农业产业为坚实基石,以旅游休闲为灵动形态,以人居环境为内在灵魂,精心挖掘乡村的深层价值,如今已形成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攀升的新局面。 土地流转 让村民“坐地生金” 金色稻海随风泛起微波,稻花鱼在稻田里随处可见。裴家村的种植大户范检晖正在稻田里忙着摸鱼,“从春到冬,育苗插秧,投放鱼苗,收获销售,招呼游客,一年到头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正是丰收的好时节,鱼肥米香,供不应求。”范检晖笑着说道,“过去是‘种地糊口’,如今是‘坐地生金’。” 过去的高坑镇延续着早期“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用不上大型机械,无法引进新的品种,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高产量,好米卖不上好价钱,使很多农民动摇了种稻的想法。为了解决水稻种植效率低下、收益过低的问题,高坑镇裴家村通过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方式,发展绿色高效种植,实现了村委会、村民、承包户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在种植大户范检晖的带动和激活下,高坑镇各村涌现出了一批水稻种植、立体种养等农业大户。 除了土地流转,基于农村土地高效利用的农旅融合发展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在高坑镇,像这样的生态产业还有很多,新华村葡萄采摘园、泉江村千亩油茶基地、彭泉村西瓜基地、富田村炎农种植基地、王家源村金兰柚种植基地等,都是近年来高坑镇结合自然条件和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旅游消费新亮点,打造形成的集休闲观赏、采摘体验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吸引了不少周边群众前来品尝采摘。 提“颜”增“质”人居环境美如画秋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是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带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举措之一,在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想办法让乡村能够留住人,让乡下留有乡愁,呈现农民的纯朴和农村文化特色。 “这里原来是荒地,杂草丛生,如今摇身一变,改造成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茶园村村民廖东生说道,在茶园村堰塘湖旁,柳树纷飞,平整的硬化路通到每家每户,道路两旁树木笔直茂盛,家家户户庭院、巷道整洁干净,村民在绿荫下、庭院里围坐闲聊……“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带孙子来这里耍,老人们也在这里聚集聊天,别提多热闹了。” 近年来,高坑镇聚焦环境卫生整治重点难点,多管齐下,因村制宜,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盘活闲置资源,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刷新乡村“颜值”,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旅游兴村富民 日子越过越红火 随着各类旅游资源的不断挖掘,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升,高坑镇凭借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观光,农文旅融合发展,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高坑大地缓缓铺开。 高坑镇楠木村被入选为“国家森林乡村”,走进楠木村,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古树、凉亭、水田……承载了宁静祥和的小村生活,宛若一幅厚重的水墨丹青画。 一直以来,高坑镇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旅游示范带,依托裴家、楠木村等生态环境优美、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集休闲观光、餐饮、民宿为一体的农旅结合体。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玉屏峰景区更是引入高端时尚的旅游元素,发展了水上休闲度假游艇项目。 一个个方法的创新,一幕幕看得见的变化,给高坑镇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后,高坑镇将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大幅提高村民收入,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