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安源镇 查看内容

【中国网聚焦】安源乡贤:大家即小家 小家凝万家

2023-11-20 10:32|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11月17日中国网首页刊登安源乡贤:大家即小家 小家凝万家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十里村就有这样一“宝”。他就是胡立文,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十里小学的老校长,更是十里村的“ ...

11月17日

中国网首页刊登

安源乡贤:大家即小家 小家凝万家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十里村就有这样一“宝”。他就是胡立文,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十里小学的老校长,更是十里村的“大长辈”。2004年退休以来,他不仅悉心经营自己的小家,更把“大家”当“小家”,把家乡当“我家”,协助十里村建设美丽家乡。

一方小院,一张石桌,三两芬芳果树,几盆秀气花草,初升的太阳洒落在水泥地上,胡立文夫妇一早便在院里打扫卫生、浆洗衣物。许是受父亲影响,胡立文从小便十分热爱劳动,砌墙堆瓦、桌椅板凳、种菜种花不在话下,家里好多地方都有他“纯手工制作”的痕迹,胡立文笑称自己不仅是“教书匠”,还是泥水匠、木匠。

不仅在家里勤快,出门在外的胡立文也常常是“眼里有事、手里有活”。早年涨大水时村里的一条路被冲烂了,路过的胡立文马上组织村里一位党员,两个人弄来水泥,当即就把马路修复了。以前村里还没有凉亭的时候,乡亲们晚上散步聊天没地方坐,胡立文见状,找来水泥、木板,做了几张大长凳放在乡亲们聚集的地方。“这里是我的家,是相处了一辈子的家乡,做点事是应该的。”胡立文总把自己做的事认定为理所当然的举手之劳。

从咿牙学语到如今头发花白,常住十里村的胡立文早已是“人熟、事熟、社情熟”,十里村也考虑到乡贤这一“属性”,在事关村里公共事务决策、协商民主议事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时经常“召唤”胡立文前去。在第一次筹建新农村建设点时,胡立文和村干部商议后,带头集资修路,但有人不理解,口出怨言。众人犯难时,胡立文站了出来,主动找不配合的村民交涉,最后不仅大家都交钱了,开工时,还有好些村民在胡立文的带动下热心帮忙做事。“我不怕得罪人不管做啥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有几个人站出来说话。”老校长自有风骨。

2021年,村里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好后,四通八达的新马路让老百姓出门更方便,晚上大家散步到一起,便或站或坐地聚在村里新建的亭子里聊天。“要是有风扇就好了,这种天气太热了。”不知道哪个这样提了一嘴,胡立文便悄悄记在心里了。

回家后,胡立文把家里闲置的风扇、点灯装好,又把做好的板凳拿上,全部送到亭子里,号召乡亲们“我们大家都出出力,改造个舒服的亭子!”乡亲们见了,便也把自家不用的桌子、凳子搬过来。又有乡亲提供“小道消息”:哪里有免费旧窗帘,胡立文便叫儿子去把窗帘收回来。就这样,在胡立文的带动下,大家你出点力、我搭把手,拼拼凑凑地把凉亭改造好了。

乡亲们自己“装修”好的凉亭。

有点褪色却不影响使用的窗帘、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桌椅,三八吊顶电风扇,还有电灯、大红灯笼……这样一个冬暖夏凉,既“豪华”又接地气的凉亭,成了十里村乡亲们闲暇之时心照不宣的“老地方”。

临近傍晚,棋牌娱乐、音乐舞蹈,再加上这个带来的瓜子花生,那个带来的干果点心,活生生成了老年版的“围炉煮茶”,每天晚上亭子里都是座无虚席,乡亲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愉快又充实。

在凉亭唠嗑的乡亲们。

有时候干完活,白天阳光明媚的时候,乡亲们也会过来坐坐,这家的家长里短、那家的烦心事,大家总喜欢在亭子里唠一唠。虽然已经头发花白,但为人公正的胡立文却依旧声音洪亮、思路清晰,乡亲们信得过,大事小事都乐意找他商量。不管是抚养子女还是赡养老人,他都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事情捋得明明白白。经常一起聚在亭子里的老人诉苦,胡立文便去两方调解;有人得了重病一时间凑不出钱,胡立文自己带头借出一万,又号召村里人帮忙;村党支部换届过程中,他作为老党员积极做好换届工作及政策法规的宣传,保证换届工作平稳顺利进行;村里推行移风易俗,自家亲戚过世时要求土葬,家里长辈、晚辈因此闹矛盾,胡立文便去讲道理、讲国家政策,最终说服两方……本不是个爱凑热闹的胡立文却总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被问起时,他只道:“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哪里都要有人站出来,带着正确的立场去主持公道。”

像胡立文这样“土生土长”的乡贤,“散落”在安源镇各个角落,他们以己之力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和模范带头作用,将自己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池春水”,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助力乡村振兴,让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