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作出决定命名全国第三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为选树典型、示范引领,经全面创建、逐级推荐、审核评议和社会公示,公安部日前决定,命名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西罗园派出所等100个派出所为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其中 萍乡市公安局湘东分局麻山派出所 光荣上榜! ↓↓↓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乡村样板 绘就幸福麻山新画卷 萍乡市公安局湘东分局麻山派出所 平安湘东,赞14萍乡市公安局湘东分局麻山派出所始建于1988年,坐落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麻山镇幸福村,是公安部一级派出所,现有民警8人,辅警7人,辖区面积98平方公里,辖14个村,实有人口3.9万人。辖区麻山镇生态资源条件优越,特色农业产业基础扎实,交通网络发达,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近年来,该所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等多项荣誉,人民网、《人民公安》杂志、《人民公安报》、《江西公安》等先后报道相关先进事迹。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工作合力 麻山派出所紧紧围绕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工作要求,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坚持“强支部、筑堡垒、严队伍、促业务”工作基调,以“党建+业务”为着力点,强化党组织功能,不断提升队伍活力,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一是强化支部建设。加强派出所党支部“三化”建设,常态化开展组织生活,通过做好“红色走廊+红色书屋”“集中学习+主题党日”“开门纳谏+服务群众”等工作,做实政治谈话、政治家访,开展师徒结对,开设幸福讲堂,确保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队伍朝气蓬勃。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利用学习强国、江西干部网络学院等网络学习平台,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民警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通过开展集中学习、谈心谈话、爱国爱党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民警的政治觉悟,引导民警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三是以党建带队建。依托麻山镇“幸福文化”品牌,扎实推进派出所“幸福警营”建设,实行结对帮扶强化内部管理,聘请行风监督员强化外部监督,加强民辅警日常行为管理,落实暖警爱警措施,建立单位与家庭互动提醒机制,引导家属当好“廉内助”,帮民警算好“家庭账”,推动监督触角从个人到家人,从单位到家庭,从工作圈到生活圈延伸,让全体民辅警收获满满归属感、幸福感。近十年,麻山派出所实现违法违纪案件、执法安全事故、涉法信访投诉案件“零发生”。 风险源头治理,化解矛盾不上交 随着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和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麻山派出所辖区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明显增多。麻山派出所积极探索矛盾风险排查稳控化解机制,不断探索矛盾纠纷调处新办法新机制,积极构建矛盾纠纷调处“共同体”,使派出所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效力大幅提升。一是创新多元化解,破“单打独斗”局面。创新打造“安萍调解室”,巧妙借助幸福村“幸福十姐妹”的“半边天”作用和以综合体队员、“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为代表的“群贤”力量,实现“群众曲直群众定”。今年11月,麻山派出所辖区发生一起因婚恋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该所联合麻山镇妇联、村委会、幸福十姐妹代表进行联动调解。11月24日,经过法、理、情三方面的反复教育和劝说,这起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有效的净化了社会风气,有力地维护了妇女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了当事人和家属的充分肯定。今年来,该所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226 起,化解率达 97.76%,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二是做好联动调处,解“职能分隔”难题。联动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推动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有序运转,借助情理法“云上调解”,推动“源头治理、协同治理、依法治理”多元化解,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形成“摸排研判—协调流转—化解处置—跟踪管理—考核奖惩”闭环,形成协同治理、平安联创新格局。2023年 9 月,辖区两堂兄弟因为修建围墙问题引发纠纷,民警借助警司协调、警法联动机制,邀请麻山法庭提前介入,联合法官、人民调解员从“法理情”的角度对双方轮流做工作,最终成功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三是夯实群防群治,焕“共治共享”新颜。为最大限度挖掘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麻山派出所和党委政府一道在各村发动220名有着良好群众基础和热心公益的党员、乡贤、治安积极分子等组成了14支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队伍,社区民警为社会治理综合体的负责人,实行“1+2+N”管理模式(即1个社区民警带领1名社区辅警和1名综合体队长,N为综合体队员)。同时,推动社区民警兼任村委副书记,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联动开展应急处突、矛盾调解、警务宣传等工作,有效弥补警力不足,成为全省社会基层治理特色品牌。近十年,辖区实现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民转刑”案件“零发生”。 坚持预防为上,守护平安不出事 该所牢固树立“派出所主防”理念,突出“主防”职能,紧盯治安重点要素和突出问题,推动警务运行模式由被动保向主动防转变,实现“平安联创、工作联动、问题联治”。一是坚持“警防+民防”,构筑立体防控体系。在麻山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初期,果园被盗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防控体系有盲区问题,该所加强区域巡逻防控,依托“雪亮工程”和“平安乡村”建设,让辖区的重要部位、安防死角都有了“雪亮眼睛”。同时,发动果农和辖区群众安装天翼云眼874个,为预防打击犯罪做实信息化支撑,构筑了立体化防控体系。2022年以来可防性侵财案件下降22.5%。 二是夯实“平台+机制”,提升警务工作效能。运用信息化平台抓实派出所入户走访、治安巡逻、案件回访、为民服务、安全防范宣传等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依托“萍安云”小程序对民辅警走访入户、巡逻里程进行量化考核,建立责任倒逼和评价体系,确保责任清、情况明,民警沉得下去,情况摸得上来。紧盯校园安全,创新“一呼百应”、“码上护校”,实现家、校、社会平安共治。 三是用好“研判+调度”,促管控效能提档升级。依托综合指挥室开发情报搜集、研判预警、勤务管理、请求服务、核查处置等职能,实现最小作战单元情指行一体化,促进打防管控效能全面提档升级。今年2月份,该所仅用7个小时迅速破获盗窃超市案件,为群众及时挽回损失。2023年,麻山镇警情同比下降10.36%。 坚持以民为本,暖心服务不缺位 麻山派出所始终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阵地就在哪里”,始终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立足公安职能,护航乡村振兴。主动对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建立驻企警务室,通过“定期走访+常态巡逻、强化管理+安防补盲、打击违法+宣传教育”三个同步发力,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做优公安服务。 二是提升服务理念,擦亮窗口品牌。坚持“小窗口”积极服务“大民生”,提升窗口效能,积极落实“预约+延时+上门”服务、“一站式服务”,并依托“一窗通办”等综合服务平台,着力解决好群众办事难、来回跑、不方便等突出问题,节约群众办事时间3万余小时、往返路费近10余万元,实打实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贴心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 三是创新宣传方式,拉进警民距离。采取“屋场会”“警民恳谈会”“警营开放日”等接地气的活动形式,走进田间地头、社区(村组)、校园家园,使宣讲“法味”更浓、“鲜味”更足、“土味”更真。同时,打造麻山反诈“蓝袖标”宣防队伍,针对重点地区开展宣防,全力打造“无诈校园”、“无诈村组”,提升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2021年以来,实现万起服务零投诉。 近年来,麻山派出所积极探索和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辖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乐业幸福镇保驾护航,工作成效明显,用“辛苦指数”换来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助推全区的公众安全感连续3年、公安满意度连续6年位列全省前十。一路走来,麻山派出所将继续致力打造“枫桥经验”的“乡村样本”,为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