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捕捞禾花鲤和田螺 江岭“稻鱼螺”生态种养模式是由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与上栗县农业农村局共同在江岭村实施。该模式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新型三元养殖方式,充分利用水稻田的空间套养禾花鲤、投放环棱螺,构建相互共生的生态系统,实现“一田多用,一田三收”。在种养过程中,鱼、螺排泄物转换成肥料,田螺松土促进水稻生长,水稻落花供鱼、螺捕食,鱼、螺捕食净化水生环境,真可谓“稻因鱼、螺而优,鱼、螺因稻而肥”。 东源乡江岭稻鱼螺生态种养基地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科学放养、精细管理,今年的稻、鱼、螺均获得丰收,每亩可产大米600斤,禾花鲤200斤,环棱螺400斤,在整个过程中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按照大米5元每斤、禾花鲤20元每斤、田螺2.5元每斤算,每亩可产生6000元的收益,比传统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提高3倍,客户因产品的优良品质,稻、鱼、螺已全部预订。”谈起今年试验田的收成,负责人李伟根不禁喜笑颜开。 “稻鱼螺”共养凝聚了千百年来人民群众顺应自然、互惠共生的生存智慧,不仅保障了群众的“钱夹子”“米袋子”,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带来新的“稻梦空间”。 近年来,东源乡江岭村立足于做优做强水稻主导产业,整合全村种植养殖大户、合作社,组成新型农民合作社,高效流转、盘活闲置土地,并根据土壤性质、水源条件、产业所需统筹规划、分类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截至目前,全村累计流转土地1000余亩,实现了耕地有序流转、粮食规模化种植,既有力推进了土地撂荒治理和土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改,又促进了水稻、杂粮等多元种植,最大限度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同时,合作社共关联4户脱贫户,带动15人稳定就业,农忙时用工人数达到50人,平均每年发放工资近40万元,真正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我们计划将‘稻鱼螺’生态种养模式纳入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已经在全乡初步摸排了适宜该模式的地块约1000亩,将邀请市县相关专家实地调研,争取在明年中稻种植季节全面推广,预计产值可达800万元。”东源乡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人对“稻鱼螺”生态种养模式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