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晨 近日,走进上栗县平安社区栗江苑小区,清风拂面,花木摇曳,阳光暖暖地洒在树枝上,树影斑驳,三三两两的居民在小区广场上聊天健身,一派和谐美好的景象。 “小区以前没个像样的活动场地,我们居民闲暇时没有娱乐消遣的地方。现在好了,新建的广场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居民袁德水高兴地说。小区大变样,与该社区建立的物业运营新机制息息相关。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平安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探索出“社区代管,小区自治”物业运营新机制,构建了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物业助推、网格深入、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动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提档升级。 变“一盘沙”为“一座塔” 栗江苑小区始建于2008年,共有312户居民。由于开发商撤离、物业公司不作为等原因,小区逐渐出现基础设施老旧、路面坑洼、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现象。 针对栗江苑小区出现的难题,平安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黄先根跑了多个小区学习“破题”经验,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格局。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员结合主题教育学用结合,多次来到栗江苑小区讲党课、召开“屋场贴心会”,与居民共绘小区治理愿景,征集居民意见建议。在群策群力下,该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并由党员担任物业监督员,社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监督员定期开展“三方联席”会议。在这样的机制下,小区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干,居民的凝聚力、认同感越来越强,大家纷纷走出小家,融入小区大家,从“一盘沙”成为了“一座塔”。 变“冷冰冰”为“一家亲 “小区任何事情我都冲锋在前,久而久之,主动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居民越来越多了。”栗江苑小区业主委员会委员曾峰说。自“社区代管,小区自治”物业运营新机制推出后,在居民的推选下,曾峰成为了业主委员会的一名委员。 当选委员后,曾峰遇到了一系列挑战。如在小区环境提升改造的过程中,部分居民对改造方案存在异议,配合程度不高。曾峰与其他业主委员会委员上门做工作时,曾多次遭遇“闭门羹”。在平安社区党支部的指导下,曾峰组织开展了多场“屋场贴心会”,结合主题教育进行宣讲,向居民阐明了小区环境提升改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得到了绝大部分业主的响应和支持。同时,曾峰还多次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开展“现场接待日”活动,与居民一起面对面探讨小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天天碰、周周议、件件管。截至目前,通过“点单”“派单”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居民反映强烈的停车难、下水道堵塞等问题。 变“千条线”为“一张网” 聚焦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栗江苑小区高标准打造了“贴心网格驿站”。面积只有几平方米大小的网格驿站扮演了多重角色:民情收集站、邻里说事处、矛盾调解室……志愿者、片区民警、“双报到”干部等多方力量自愿下沉网格驿站开展组团服务,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日前,小区居民叶凤生来到“贴心网格驿站”练习刚刚学会的“新歌”,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叶凤生的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进步明显。“自从有了‘贴心网格驿站’,我的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了。”叶凤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