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润两省。 这是一条滋养赣湘两省沿岸百姓的“母亲河”,在江西萍乡境内叫萍水河,在湖南株洲境内称渌水。 萍水河发源于罗霄山脉北麓的杨岐山,自江西萍乡湘东区老关镇金鱼石流入湖南株洲醴陵市境内,汇入湘江,主河道长158.66公里,连接赣湘两地。 从“各自发力”到“赣湘对赌”再到“协同立法”,近年来,江西萍乡、湖南株洲两地一直为共同治理并守护好这条“母亲河”开展积极有效探索。 各自发力 同向 曾经,上游萍乡湘东聚集钢铁、化工等企业,下游株洲醴陵、渌口沿江布局陶瓷、建材等企业,影响到萍水河、渌水水质。 在萍乡市湘东区荷尧镇大义村,上下游各有一栋房子,这是江西萍乡、湖南株洲两地分别在萍水河金鱼石断面附近设置的水质自动监测站。2018年以前,金鱼石断面多项水质指标长期超Ⅲ类水质标准,有些月份为Ⅳ类甚至劣Ⅴ类,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因为跨省污染问题,上下游两地群众还曾发生冲突。 为了治理这条河,赣湘两地都各自实施铁腕举措。萍乡湘东自2017年开始,推动新建化工企业全部入园,在园区建设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污水厂,鼓励企业实行生产废水回用,最大限度减少排放总量;关停萍水河沿岸的小纸厂和采砂制砂厂20余家;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散乱污”企业,已关停取缔107家,整合搬迁5家,完成升级改造27家。湖南株洲从2019年开始,全面启动渌水省级样板河创建工作,提出渌水干流水质Ⅱ类标准的目标。株洲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堤防岸线及河道整治、防洪堤防达标提质建设等行动全面展开,湘赣边、醴陵城区及渌口城区“三个示范河段”加快建设。 赣湘对赌 双赢 湘东区江口村,萍水河蜿蜒而过,一湾清水引来众多踏春游人驻足。在不时腾跃的鱼儿和不断翔集的白鹭陪伴下,萍水缓缓入湘而去。 如今,萍乡对萍水河及其沿岸开展的生态治理,不仅大幅改善了萍水河生态环境,还形成了一条新的绿色生态走廊,提升了城市品质,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更加幸福。 萍水河从“灰姑娘”到“俏姑娘”的嬗变,还得从4年前的那场生态对赌说起。 2019年,江西与湖南签订了《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一协议也被人形象地称为“赣湘对赌”。 根据协议,两省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如果江西注入湖南的水质类别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目标Ⅲ类,湖南补偿江西;反之,江西补偿湖南。 为了萍水河的一泓碧水,萍乡以签订对赌协议为契机,全面发力,保护“母亲河”。 2021年,萍乡出台《萍水河桐车湾断面上游及其支流县界断面水质奖惩方案》,由各县区预缴奖惩资金,规定至少每月一考核、每年一结算,按照断面水质优劣对各县区进行奖惩,进一步加大对萍水河各支流水质的管控。 以重点工程带动,夯实水污染防治基础,萍乡一直在打“组合拳”:全市6个工业园区均配套建设了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3.71万吨;萍安钢铁公司、华能安源电厂等重点排污单位完成中水回用系统建设,萍安钢铁公司基本实现废水零排放,华能安源电厂每月中水回用量达30万吨;加强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县级以上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2万吨,完成24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做好萍水治理“水文章”,让萍乡既获得了“面子”,也赚得了“里子”。在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名单中,萍乡进入2022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前30名;除了首轮对赌补偿资金兑现3000万元,萍乡还获得中央、省级渌水流域补偿资金1.44亿元。 清水相亲,赣湘有情。对赌,带来的是双赢。两省约定,继续“赌”下去——第二轮补偿协议已签订,实施期限到2025年底。 2021年,赣湘治水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年10月,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加大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共筑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屏障。 协同立法 同步 11月30日,江西、湖南两省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萍水河—渌水流域协同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两省首个协同立法项目圆满完成,开启跨省生态保护的新探索。《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两省协同立法的首次尝试。也是全国首部跨省设区市法规文本相同的地方性法规。 2022年7月7日,经萍乡、株洲两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请求,江西、湖南两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南昌联合召开会议达成“关于江西、湖南协同立法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根据此前开展的摸底调查和分析论证情况,确定萍乡、株洲两市就萍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协同立法,并商定由株洲市人大常委会负责牵头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起草工作,由萍乡市人大常委会负责牵头大气污染防治立法起草工作。前者列入2023年立法审议项目;后者列为2023年立法调研项目,2024年立法审议项目。 这是两省首次进行协同立法的实践探索。在两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指导下,《条例》制定过程中,先后召开3次跨省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召开10次跨省专班双组长会议,召开5次工作交流会,采纳各部门建议468条,草案修改68次,逐步探索同步立项、共同调研、共同起草,形成共同的法规草案,同步审议、同步实施、同步宣传、同步开展监督全过程的“八同”立法模式。 突出区域协作是此次协同立法最卓越的实践成果,也是最大的亮点。《条例》共16条,就跨区域协作探索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航道协同、联动执法、应急联动、联合巡河、生态保护补偿等机制,解决了协同保护“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等关键问题,构建起流域共抓大保护的新格局,为加强萍水河(渌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一江碧水向西流。2023年1至11月,金鱼石断面水质年度均值达到Ⅲ类水质考核目标要求,水质状况良好,优良比例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