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银河镇河下村,连片的蔬菜大棚绵延铺展、别具一格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寓意生动……一幅“诗情田园”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近年来,河下村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走上了乡村更美、产业更旺、群众更富、基础更实的乡村振兴之路。 ![]() 固本强基筑牢“主阵地” 在河下村,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张奶奶笑呵呵地说:“过去办事难哦,一件事情跑几趟村委会,现在不一样,都不用多跑腿,甚至在家就能把事情都办好。”近年来,河下村坚持把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来抓,始终对标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要求,改造提升村级活动场所,完善民事代办服务制度,落实乡村服务“365天不打烊”,让便民服务变得简单、快速、有效,实现了办事群众“最多跑一趟”。 为进一步激发党员活力,河下村积极落实“1+10+N”党员联户活动,发动104名党员下沉网格开展“月联月访”,争做“群众贴心人”。不论是在城乡环境卫生品质提升、新农村建设,还是在防洪抗旱、打非治违等工作中,党员们都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一起参与村级事务,全村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美化环境建设“幸福家” 每当月上树梢,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到岭下广场上运动、娱乐,在树影斑驳间循着歌声闲适漫步……河下村村民恬静惬意的美好生活,正在给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勾线着色。村民们不禁赞叹,如今乡村的生活不比城里差。 为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河下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广泛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先后实施了村级主干道“白改黑”、秀美乡村点连片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村道美化亮化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全面提升了环境品质,刷新了乡村颜值。同时,河下村坚持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公益岗位及群众参与,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定期开展“星级党员户”“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不断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 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强产业、做厚家底,才能更好地带动群众,让大家常年有活干,一起增收致富。”河下村党委书记易永辉说。近年来,河下村立足富硒富锌的土地资源优势,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1200余亩,大力发展瓜果、蔬菜、油菜、水稻等产业,打造了“银凤牌”富硒蔬菜产业品牌。全村蔬菜产业基地面积达600亩,黄瓜、茄子、芹菜、辣椒等8个蔬菜品种获国家富硒产品认证,河下村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随着蔬菜产业基地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河下村将目光瞄准市场对接、物流中转、终端配送等配套服务,形成蔬菜“种、储、销、运”产业链,蔬菜远销湖南长沙、浏阳、株洲等地。产业基地为村集体年均增收9万余元,带动14名种植大户人均年增收8万元、1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