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流感、支原体肺炎、合胞病毒、鼻病毒等接踵而至,这些病毒有何特点?该如何区分?中医药治疗有何妙招?今天一一跟大家介绍。 不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各有特点 1.流感 轻症: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畏寒、寒颤,多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恶心、呕吐、腹泻等。 重症:病情发展迅速,体温常持续在39℃以上,甚至超高热,可能伴有意识的抽搐。此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2.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可不发病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表现为反复咳嗽,伴或不伴有发热;重者可致肺炎、肺实变、胸腔积液等。 注意:肺炎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 3.呼吸道合胞病毒 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早期合胞病毒感染大部分在上呼吸道,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多数轻症感染患儿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儿,在以往正规治疗的基础上,可线上问诊,一般使用止咳化痰类药物等对症治疗即可好转,但如果出现咳嗽加重、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4.鼻病毒 鼻病毒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鼻涕等症状,一般来说如普通感冒一样,只要正规护理、对症用药、适当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度过感染阶段。 孩子发热,需要立刻去医院吗? 孩子发热或发热伴有咳嗽时,判断是否需要立刻去医院,首先要区分年龄。婴儿,特别是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热,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年龄较大的儿童,甚至是学龄期以上的儿童,如果仅出现了发热伴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建议家长居家观察,使用一些对症的药物;如持续发热3-5天,或伴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其他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 中医防治小妙招 中药内服 中医师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辩证地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中医外治方法。 穴位敷贴 选用适当的药物贴敷于腧穴之上,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尖放血 耳尖放血具有退热、活血祛瘀、清热凉血的作用,适用于反复发热患儿,可以有效缩短病程。 冬季儿童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 1.做好个人防护。在人员密集场所戴口罩,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礼仪;勤洗手;适当开窗通风;做好保护性隔离,避免儿童与感染呼吸道病毒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流感患者。 2.接种流感疫苗。 3.适当运动增加免疫力。 4.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健康饮食。 5.中医调理。三九贴、中药膏方、小儿推拿等,以中医“治未病”思想增强体质,防治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