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东源乡 查看内容

基层党建|江西上栗:创建新模式 激活新动能

2023-12-29 10:43|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今年以来,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书记领航”示范作用,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找准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大局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把党建之力转化为攻坚之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 ...

今年以来,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书记领航”示范作用,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找准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大局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把党建之力转化为攻坚之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推出“公司+工匠+摇号”模式,有效破解村级项目建设实施管理难题,有力治理村级工程“微腐败”等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田心村

高位推动“定调子”

建立一个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协调各方保证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乡纪委紧密结合各部门、领域实际,压实好乡、村各级责任,在“公司+工匠+摇号”模式运作中盯紧重点举措、重要环节,确保工作担子挑起来,工作合力聚起来。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乡长、纪委书记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着力解决模式运行中的各项问题。各行政村作为业主单位,对项目负总责,根据项目实施内容编制清单,监督项目进展的同时推动与群众的联系与沟通。

成立一个公司。依托上栗县国有建筑公司在东源乡成立一个分公司,全权委托东源乡管理运营。该分公司承接全乡村级5万元至50万元的政府投资性工程项目,由东源分公司以抽签选定方式承包给“工匠库”的工匠进行施工。项目建筑公司计提一定利润,并支付工作经费给工程所在村的村委会,村委会负责协调工农矛盾,公司收入归待年底成本核算后的净利润与各行政村统一分配。

组建一支队伍。实现从项目直接到建设施工的过渡,实行一次发包到位,建立本土化“工匠库”。明确工匠资格条件、负面清单,从选拔到入库,按照严格的条件层层把关。经公开招募自愿报名,各行政村组织召开会议,针对本村自愿报名工匠初选,乡三资办协同多部门对各村初选工匠联审,最终向社会公开工匠名单,无异议后登记入库。同时,“工匠库”建立有进有出、动态考评的规范化机制,将弄虚作假、违法违规的实际承包人纳入信用评价机制。目前,该乡“工匠库”经公开招募自愿报名110人,各行政村初选后55人,经联审、公示后最终入库53人。

形成一套机制。从试点单个项目到推行一批项目,规范流程运行。“公司+工匠+摇号”模式下,村级“小微”工程由上栗县国有建筑公司东源分公司统一承建,流程精简至7项:确定项目建设单位——编制预算——预算预审——摇号确定——实施——验收——结算及利润分配。乡纪委联合各行政村全程监督,确保每个流程工作扎实推进。各建设单位对项目负总责,从自愿报名的“工匠库”名单中随机摇号确定,依照“时间、地点、人员、流程”全程视频记录,最终采取随机抽取,且各方无异议的工匠队伍为实际施工队伍,并与建设单位签订劳务施工合同后,双方按合同约定履行职责。

“工匠”入库工作会

务实管用“迈步子”

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建设项目多、任务重、时间紧,而传统的建设流程存在不同程度地照搬城市模式的现象,造成项目建设申报、审批、实施程序冗长,严重影响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进度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因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及各种工程项目,易出现“微腐败”现象。采取“公司+工匠+摇号”模式做到了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统一验收、统一结算,有效铲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刹住了歪风邪气,不良作风得到有效遏制。

项目难题有效破解。流程化的“公司+工匠+摇号”模式,层层监督严格把控,将人力、物力、技术、资金等各项资源有效整合调配、利用,省去代理环节,简化交易过程,项目施工成本明显降低,农级“小微”工程建设实现“瘦身”,村级项目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管理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23年9月,“公司+工匠+摇号”模式发包的第一个村级“小微”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完工。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项目建设实施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监督验收点对点,所有施工建设工程公开、透明,工期极大缩短,施工效率提高2至3倍,工程用工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参与率逐步提高。在科学合理的利润分配方式下,项目施工建设资金利用率得到明显提升。

社会质效更加凸显。通过“公司+工匠+摇号”模式,不仅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还让村民成为了公共服务的受益者和公共服务建设的参与者,实实在在推动实现农村共建共治共享。今年9月7日,东源乡小枧村两项工程先后启动,参与村民有18人,直接带动增收15万元,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凝聚合力“换样子”

发挥党组织引领力。从领头人到团队成员,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公司+工匠+摇号”凝聚起“工匠”技术人才,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其中党员工匠带头开展工作,带动其他工匠积极进取;施工过程中带动当地群众,把群众动员起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乡村工匠、农村实用型人才不断成长起来,凝聚实干力量。

发挥纪委保障力。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打通基层监督,确保党组织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保障各项工作高效推进。纪检监察机关做细做实做好监督首责,精准把握监督重点。在“公司+工匠+摇号”运行建设中盯好每一步,联合各行政村、部门提升监督合力,不断延伸整治范围、推动群众问题及时解决。

发挥村集体共治力。调动各村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纪委把关定向,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识别潜在风险可能,给各村吃上“定心丸”。在“公司+工匠+摇号”模式运行中,盘活村级现有资金、资产、资源,推动由“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向“联动协同”“集团作战”转变,蹚出了一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共赢的新路子。

发挥标准约束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多方主体参与价值共创、利益共享,厘清标准成为其中重要环节。从项目发包到工程施工完成,从公司设立到“工匠库”选拔,精密调度,精细管理,监管好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挤压“微腐败”的滋生空间,确保乡村振兴各项阶段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有效防止基层“微腐败”现象的发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