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丹江街 查看内容

丹江街创新网格管理 以“小网格”撬动 “大治理”

2024-1-13 11:42|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袁武)一网联通千万家,千家万事网上解。安源区丹江街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以网格化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机制优势,努力探索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 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社会治 ...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袁武)一网联通千万家,千家万事网上解。安源区丹江街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以网格化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机制优势,努力探索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 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社会治理难题,为建设平安丹江、和谐丹江,形成了齐抓共管、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打造基层治理“综合体” 深化体系建设

强化三级责任体系。健全街党委书记、街道办主任全局抓,综治中心具体抓,“村两委”、网格员直接抓的工作责任体系,建立覆盖三级的微信工作群,配合综治中心信息平台,做到环环相扣、信息畅通、上下联动。注重资源整合,整合综治办、信访办、维稳办、司法所等多部门联合办公,推动工作场所设施共用、工作力量资源共享,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让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矛盾“只跑一地、只进一门”。

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构建“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村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责任体系,全街2个村、5个社区科学划分为28个网格,通过下派、转任等方式配齐28名专职网格员,从退休干部、退转军人、党员群众中选拔了139名担任楼栋长,345名担任单元长,将威望高、热心关爱邻里的85户党员家庭确定为党员中心户,强化示范带动,壮大治理力量。

践行“智治”赋能。继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全街141个地网监控探头进行提升改造,完成10个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实现行政村、自然村覆盖率达100%。依托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雪亮工程”等系列智能化平台,街综治中心建立了视频监控平台和指挥调度中心,充分发挥视频监控震慑、回溯和实时调度作用,织就智慧“天网”,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

拧紧多元共治“一股绳” 释放治理效能

增强群众自治意识。积极推行屋场贴心会,讨论村居民生项目,激发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社会治理热情。通过居民微信群、企业微信群等阵地促进村民、村委会共商共议大小事务,在共建共治中收获共享的成果。

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全街53名在职党员全部到结对共建社区报到,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15个,共同处置社会矛盾纠纷。丹江街与市委政法委、市卫健委、市三医院、区检察院、区医保局、区卫健委、喜临门、可瑞朵、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等18个单位组成“党建联盟”,构建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开展警示教育、反诈骗宣传、安全消防管理等突出问题治理。

做优多元调解。打造丹江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排访调”三措并举,“情理法”三者相融,以走访“拉家常”以案释法宣讲、召开“板凳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引导,截至目前,全街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43起,成功化解143起,化解率100%,未发现重大涉稳涉众矛盾纠纷,全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创建“老蒋调解室”金牌调解室,探索“听+聊、疏+调”的调解法,通过“家门口调解”和“坐堂接诊”的接案方式,坚持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延伸服务触角

  积极回应百姓诉求。建立网格员日常工作机制,网格员每天走访巡查不少于2个小时,主动开展信息采集、人员走访、政策宣传、矛盾调处等“全科”服务,做到重点事件“每日必报”、重点人群“每月必访”、所有群众“每半年必了解”。截至目前,丹江街社会治理数据大平台网格化巡查率达99%,累计巡查时间25730余个小时,网格上报有效事件3560件,有效事件办结3554件,事件办结率达99.83%。

  夯实基层力量。依托社区学院、网格小课堂,围绕基层党建、居民自治、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民生政策、专业技能等方面内容,对村社区党员干部、在职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社工等分类进行了专业培训。今年以来,社区学院共培训5次,相邻网格开展小课堂学习15次,培训人员516次。着力推动了基层治理队伍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

  做实精细化服务。在全市率先通过政府购买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现从社工站到社工点的群众服务工作新模式。通过党群服务站、党群e家小程序,摸清人群底数,重点加大对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慢性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动态监测力度。今年以来,共摸排困难家庭235户,收集汇总需求信息80余条,经过多角度的精细帮扶,打通居民服务“最后一百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