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湘东区 查看内容

矿山修复“湘东模式”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2024-1-25 14:59|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近年来,湘东区不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大力推进废弃矿山全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湘东模式”。项目获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报道,并作为“喜迎二十大 转型再出发”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工作典型 ...

近年来,湘东区不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大力推进废弃矿山全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湘东模式”。项目获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报道,并作为“喜迎二十大 转型再出发”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工作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刊发推广。

系统施治挖病灶。打破以往“各自为战”治理思路,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谋划治理,在全面摸排核实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湘东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分年度、分片区、分类型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封闭运行、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矿山修复模式,抢抓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契机,筹措各类资金12.89亿元,启动湘东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一期),引进市自然资源发展集团公司负责统一实施运营,一体推进矿山修复、土地整治、植树造绿等工程,统筹矿山修复与后续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3845亩,新增耕地1720亩,可腾退建设规模3248亩,直接经济价值超过5.2亿元。

辩证施策治病症。针对全区152个废弃矿山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特点,根据历史成因、资源禀赋和场地现状等进行分级分类,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草则草、宜景则景,“一矿一策”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如,将冬瓜槽片区周边交通条件较好、地块相对集中、地形平坦的494亩土地整治开发为高标准农田,夯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耕”基;依托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带,整合沿线2084亩高差较大、日照充足的山岭,集中连片打造5个万亩农业基地和20个千亩果业基地;结合萍水河沿线20公里生态走廊建设,通过地形整治、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拦挡排水等手段,对全区42公里大小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将江口村周边200余亩荒废山岭、湿地打造为海绵植物种植基地,除险加固水库69座,整治修缮山塘229座,助力萍水河断面水质从劣Ⅴ类以下稳定到三类水质以上,再现碧水蓝天、白鹭栖洲的生态美景。

协同施力祛病根。坚持就地治理“一两煤不外运”,投入70余万在盗采盗挖现象突出的冬瓜槽片区周边主要交通路口安装人脸识别监控系统13组,实现视频监测全覆盖,取缔非法盗采盗挖现场30余处,移送司法机关4起,追究刑事责任10人,坚决打破原业主和投资者的求利心理、观望心态。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投入2.7亿元实施荷尧、下埠、排上、腊市4个沉陷区居民避险搬迁项目,惠及周边居民863户、3238人;将修复改良后的农田、林地和水域移交属地乡镇、村集体进行经营管理,引进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预计每年可带动增收300万元。得益于经济、社会、环境等三方面的显著变化,周边群众从过去不理解到理解、从不参与到参与、从不支持到支持、从不愿干到主动干,对生态环境破坏深恶痛绝,对非法开采行为人人喊打,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湘东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一期)目前已完成约90%的工程总量,随着施工进度的不断加快,有效缓解区域水土污染,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有力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