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湘东区 查看内容

湘东区:打造“工业发展科研中心”助推“中国工业陶瓷之都”转型升级

2024-1-25 14:59|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湘东区聚焦工业陶瓷、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与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多渠道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创新打造“工业发展科研中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为工业陶瓷产业转型 ...

湘东区聚焦工业陶瓷、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与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多渠道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创新打造“工业发展科研中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为工业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2023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案例奖。

优化资源、搭建平台,打造产业人才的“集聚地”。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共建、院校出智”的方式,由政府主导投资2亿元,建设总面积达9400平方米的“工业发展科研中心”,购置先进设备5000余万元,可为入驻的科研团队免费提供研发条件。深入了解市场需求,赴高等院校精准对接,先后引进上海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打造先进陶瓷、环保催化材料、固废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五院五中心”产业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深圳大学等合作建立项目研发飞地,与萍乡学院签订校地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在深圳建立招才引智工作站,累计引进了23个双高团队200余人入驻,平均每年有50名硕士以上学历或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才交替入驻科研中心。在科研平台这个大舞台上,各路人才理论与实践结合,先后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6人,江西省重大人才工程25人,省“双千计划”项目5个,市级人才工程项目70余个。

政企赋能、市场运营,构筑产才合作的“助推器”。根据产业划分,科研团队牵头联合区内重点企业组建了节能环保、电子信息2个“企业创新联盟”,依托科研中心建立联盟共享实验室,按照“揭榜挂帅”、订单式研发等形式开展科研项目合作44项。建立区内产业科创投资基金,以研发的中试成果在区内企业转化应用为重点进行投资,利用股权投资、资源输入等方式以投促引,推动18项成果落地。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组建区属国资公司,以企业化运营模式负责科研平台运营,以“事业招聘、企业留用”举措留住20名科研人才。高标准打造“产业化实证基地”,投资2000万元在区内重点企业建立“中试生产线”,用于项目产业化实证,降低企业承接科研项目转化的风险。

创新机制、合作共赢,助力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建立“创新引领、产创协同、多方融合”机制,重点攻关企业“卡脖子”和颠覆性技术,开展产业相关技术研发或二次开发成果转让。建立“项目分阶段兑现”机制,根据项目转化分阶段聘请第三方专家团队科学评估合格后支付对应比例经费。建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联合投资机制,区国资公司以设备占股,科研团队以技术占股,企业以生产场地和市场运营等方式占股,三方收益按股份占比分成。企业联盟采取“公司+联盟”的运转机制,依托区属国资公司,以“企业创新联盟”为纽带,推行“科技专家服务团”制度,采取“产业+专班+企业”形式,走进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200余次,有效解决节能环保等领域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精准服务,政策护航,做好人才扶持的“稳定器”。以政策体系安心,相继优化出台《湘东区促进工业倍增发展十条办法(试行)》《湘东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试行)》《湘东区科创平台建设运行方案》等一揽子“政策包”支持,设立10亿元专项发展基金,建立项目对接互动机制,申报省级以上人才项目21项,兑现人才政策42项,累计金额5000万元。以创新培育安身,成立“萍乡市湘东区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并举办高层次人才研讨班,每年定期举办“中国工业陶瓷之都”创新发展论坛、“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科技创新大讲堂等论坛峰会,建立“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湘东园区”,互设“人才飞地”,形式多样促进人才专业能力培训和交流。以暖心服务安业,建立周六政企早餐会制度,经常性听取人才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困难。投资2600万元建设198套人才公寓和人才驿站,形成集工作与生活于一体的产业创新“社区”。研发“湘智通人才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