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老街巷的故事跌宕起伏,但你若不寻,它便不见。 南正街位于萍乡市中心城区,近百年来一直是商贾云集的商业中心,在880长的街道上,有数百家商铺,这里承载了数百年萍乡商业文化,凝聚了1700多年的历史传承,是萍乡水脉、文脉、人脉、财脉的汇聚地。是现存最古老的一条商业步行街。 你知道吗?其实城市和人一样是有记忆的! 而不同的是他们的记忆要靠着城市的守护者才能唤醒! 而这对于已入花甲之年的老陈(化名)来说,守护者的名号真是名副其实了! 因为老陈们的见证,让南正街的记忆有了更多的烟火气。 “老陈们”的凤凰印记 《昭萍志略》记载,萍乡城内素有十二街二十四巷之说,其中古时所称的衙门前街、衙正街和下街便为南正街。 “小时候我就住南正街边上,总是喜欢跟着父亲一起去上班,因为父亲每天要路过南正街的小巷,那里我能看到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意。有时候运气好,父亲还会买个糖人给我吃!可开心了!”老陈说着小时候的街景相当的兴奋。如今这些滚烫的记忆在老陈口中成了那个古老的故事,且听老陈娓娓道来吧! 萍乡形如凤凰,外有迎凤山、内有凤凰池,而凤凰池正在南正街这条百年老街之中,她承载着这百年来老萍乡人的印记。 在老陈的口中,南正街是一条热气腾腾的街道,繁荣的不得了! 老陈儿时的玩伴,是这条街上世代有名的鞋匠。每天傍晚吃完饭他就会跟着祖父来找玩伴和他的祖父一起在南正街上散步游玩。祖父经常带我们一起到街上最大的钟表店,找老师傅修他那不知道修了多少次的手表,我和伙伴们就去看各式各样的钟表说自己长大带哪个好看。 可能因为南正街有一边靠萍水河,所以每天相当多人群前来散步顺便再随意逛逛。这也成了这个时期老萍乡人的一个习惯。 在老陈的记忆里,南正街是一条深深的巷子,两边铺满了大大的石头,可能是走的人多,这些大石头总是带着光的,很是好看。 每天晨光微微出现时,有些石板上还能看到车子的辙印。浅浅的不透过光是看不到的,老陈说。小时候起来走过的时候总要数一数有多少石头上能反映出痕迹来。 早晨的南正街是每天最热闹的时刻,你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车水马龙的小商小贩路过的车子声和招呼声,还能闻到这条街香喷喷的花样早点味。如果父亲发奖金了,就能和他一起到街上排队吃杨胡子米面。 “老陈们”的民俗文化印记 每每到了特殊的日子,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街上举行,老陈记忆最深的是元宵节的灯会,总是从城里城外聚齐很多人一起来表演,有长龙灯,茶灯,牛灯,狮灯、马灯等等,五颜六色的灯甚是好看。 其中还有各个街区自发组织过来的“扎故事”(萍乡特色表演形式,主要多人抬着张桌子上面站着小孩,身上脸上五彩斑斓的装扮成喜剧人物,然后各故事成串。身后还有茶灯舞蹈和锣鼓喧天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表演比赛,相当精彩,老陈说自己小时候还是主要演员呢! “老陈们”的传统文化印记 等老陈长大了些,开始要读书了,家里的祖父还领着去孔庙朝拜,说是虔诚到孔庙朝拜的入门学子,才能学习好甚至光宗耀祖。这是因为,孔庙是老萍乡保存的最好的一个古建筑,萍乡文化一度发展的相当快速,素有“硕儒鸿生之地”,人才辈出。因此,孔庙也成为了老萍乡文化的传承的见证者,或者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个灵魂。 如果家里有孩子要参加升学考试,更要路过禹门在去孔庙朝拜。因为志书有云“儒学门前筑禹门,以挹风气,其上建木栏”。意思是,禹门寓意鲤鱼跃龙门,所以是升学的好彩头。 彼时的南正街是“老陈们”的美好童年记忆,也是整个老萍乡最美好的记忆。“老陈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讲着,伴着赛马和江河水的旋律,仿佛看到了老萍乡当年的辉煌。。。 那些年一步一凝眸,两步三回首的美好画面中,处处洋溢着老萍乡南正街浓浓的文化气息,也让南正街成为了萍乡人民心中独具文化魅力的城市新名片。 这条浓缩了数百年历史与文化的街区,只要你来过,定会让你有走不完、看不够、更不想离开的感受。
那些时间雕刻的凤凰印记定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凤凰涅槃,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