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腊月二十六,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荷尧镇,甲辰龙年新春的脚步在刺骨的寒风冷雨中如约而至:乡村集市上的年货琳琅满目,家家户户门前灯笼对联高高悬挂,提着大袋小袋年货的人或脚步匆匆,或这个摊位前逗留片刻,那个摊位前精挑细拣,甜丝丝的年味儿夹杂着浓郁的乡土气扑面而来。 纷飞的雨丝也挡不住人们购物的热情。 屋外雨丝纷飞,屋内笔墨送福。 荷尧镇大义村年前的最后一场集市上,被四面八方涌来赶集买年货的村民包裹的一栋两层高的楼房前,“‘龙年迎盛世新春送祝福’春联年画赣湘行”的横幅悬挂在红色的外墙上,一幅幅喜庆的湘东农民画依次排列。走进屋内,红纸铺展,墨香四溢,多位农民书法爱好者正在宽大的桌子上挥毫泼墨。 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为村民书写春联 “胡老师,辛苦你们又来为我们写春联了。我今年写点什么内容好呢?”“大家喜欢我们就开心。这里打印了好多对联,你挑好了就跟我说。”大义乡村书法苑负责人胡建萍忙不停迭接待着一拨又一拨慕名而来求春联的周边群众。 胸中存大义,笔底有乾坤。荷尧镇大义村地处赣湘交界处,2016年,在荷尧镇和湘东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该村成立乡村书法苑,利用周末双休、寒暑假等时间为周边村民、山村孩子持续开展书法培训、书法创作与书法交流,并在每年春节前后义务为村民书写赠送春联。“今年的送春联活动,我们继续邀请了隔壁的好邻居——湖南醴陵王仙镇的三位书法爱好者前来送春送福。”胡建萍大声地向现场的村民介绍三位湖南来的春联书写者。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学书法五年了。这次能和村里的老师一起来江西为大家送春送福,感到很荣幸。”醴陵市王仙镇大屏山村寒假返乡的大二学生刘意正在为村民书写春联,苍劲有力的笔画和她柔软小巧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令围在她身边的村民发出一阵阵“啧啧”称赞声。 “这些年,我们家每年的春联都是村书法苑的老师们为我们写的,今年的是湖南的书法老师为我们写的,意义更不同。希望新的一年,我们能走出去看更多更大的世界。”村民文炳许接过湖南妹子为自己写的“百花迎春香满地,万事如意喜临门”等两副春联,小心翼翼地用塑料袋包装好,满脸带笑地憧憬着来年更加美好的生活。 据悉,这次大义赶集日活动之后,两地书法爱好者还将一起前往赣湘交界处其他村的集市上,继续开展迎春赠福活动,让赣湘两地的村民品味更加醇厚的年味。 敬老院工作人员给入住老人分发过年物资。 五公里外的善山村,依山而傍的荷尧镇敬老院内,老人们有的在取暖室烤火聊天,有的在棋牌室玩牌娱乐,有的在大厅收看电视节目,工作人员有的在排查消防设施,有的在厨房准备午餐,有的肩扛手提水果、食品,为入住老人分发过年物资…… “哎呀,这么丰盛的过年物资怎么吃得完哟!感谢党和政府,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们这些孤寡老人。”接过一箱箱水果和一袋袋糖果、干果、饼干等年货物资,76岁的黄剑峰笑得嘴都合不拢。老伴去世后,倍感孤单的老人在村“两委”的关爱帮助下申请入住了敬老院,一晃就住了好几年。他说这里的生活很悠闲自在,伙食条件都不错,尤其是工作人员都很友善,待他们这些老人就像是一家人。 孩子们在全神贯注制作新春灯笼 不远处的善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村文明实践员罗丽正领着十多位孩子全神贯注地制作新春灯笼。孩子们时而专注手尖功夫,时而侧头欣赏其他小伙伴的成果和进度,互相“攀比”谁的彩灯做得最快最好最多,张张绽放的笑脸在彩灯映照下更加灿烂可爱。 “现在,村里有自己的图书室,我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借阅书籍,周末寒暑假,村里会组织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传统节日还会组织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我很喜欢这里,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就读初一年级的张佳欣高兴地说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年来,荷尧镇历届政府一任接一任大力弘扬敬老爱幼的中华优秀传统:每年优先确保敬老院各项开支,在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之时为入住老人安排专项慰问金,每月为老人安排过集体生日,定期为他们做健康体检并免费治疗;在各个村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家家书屋,不定期邀请文化志愿者为村民孩子、尤其是留守家庭孩子组织学习交流、兴趣拓展活动,让乡村的孩子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学习资源和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 年味烟火,温暖人心。勤劳质朴的荷尧人正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迎新春、过大年,既守传统美德之“根”,又结合作创新之“果”。(周双萍、彭建丽、黄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