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栗司法系统有这样一位人民调解员,他扎根基层,躬身笃行、心系百姓、恪守公理,用耐心、真心、真情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公正,用敬业奉献诠释为民初心。他就是2023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的桐木镇司法所副所长冯光山。 当记者见到冯光山时,他正忙着接电话,冯光山向我们打趣道,自己的手机就像“司法热线”,基本都是群众打来的咨询求助电话。冯光山从2010年进入桐木镇司法所工作,开始从事人民调解等涉法工作。谈起第一次参与调解,冯光山还记忆犹新。 冯光山 桐木镇司法所副所长 第一次去调解,我记得是在(宜春)慈化,一个厂子里面出了一个意外。当时我还是蛮担心的,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在他们那个租的会议室里面坐了有四五十号人,当时我坐在那里,话都不敢讲,就是很紧张的那种。那个事情当初是谈了两天左右,通过大家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调解任务。 第一次调解就取得了成功,增强了冯光山干下去的信心。在一次又一次的调解中,冯光山认识到,调解不仅是自己的一份工作,更是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2022年6月,桐木镇桐木村一村民在宜春钓鱼时不慎触电身亡,家属认为是漏电引起,应当由当地供电部门承担全部责任,而当地供电部门则觉得他们只有小部分责任。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冯光山 桐木镇司法所副所长 当时在这个交涉过程中,供电公司也不是十分配合,他的主要诉求就是你不同意(调解方案),你就走诉讼程序,但是家属由于父亲已经过世,让他走诉讼程序,他很难接受,所以造成调解一再地陷入僵局。后来,我们通过三天的努力,对家属以及家属的那些亲戚,包括村委会一起做工作,最终还是同意了,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十多年的调解实践,冯光山总结出,在调解矛盾纠纷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坚持客观公正原则,让双方当事人都感受到公平公正,结合一定的调解技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八十多岁高龄的桐木镇桐木村村民王某与邻居原本关系不错,但其邻居在建房时,占用了王某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因房屋土地界限问题,两人吵得不可开交。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冯光山及时介入,通过与双方摆事实,讲道理,诉真情,很快就解开了双方的心结,迅速化解了双方的矛盾,让眼看要闹翻的两家人和好如初。 当事人王某家属 对这个处理还是挺满意的,冯光山解决得也挺好,解决了,老人家也就放心了,等于是帮他们了却了一桩事。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冯光山的身影。冯光山特别关注对困难群体的帮扶,为了满足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冯光山积极推行电话网上申请、上门受理等服务方式,开辟了困难群众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同时,冯光山还经常以全国宪法宣传周、屋场贴心会等活动为契机开展法律宣传和解读。从事司法工作以来,冯光山共办理法律援助诉讼案件23起,非诉讼案件186起,法律咨询2500多起,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起,调处率100%,调解成功率达98.4%以上。他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百优法律援助精品案例承办人、湘赣鄂粤桂渝黔七省(区市)“化解边界矛盾纠纷模范人民调解员”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其工作的桐木法律援助工作站也被评为全市“示范窗口”。 冯光山 桐木镇司法所副所长 每处理好一次纠纷之后,虽然感觉很辛苦,很难,但是作为精神上、心理上这一块我是非常满足的,帮老百姓把事情解决好了,心里是非常充实的,而且也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用法调解纠纷,用真情抚人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公正,以敬业奉献诠释为民初心。他就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冯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