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江西教育工作情况》 〔2024〕第 7 期 (总第 153 期) 刊登文章 《萍乡市湘东区聚焦“四个坚持”优化学校网点布局》 报道湘东开展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革 有关情况 萍乡湘东区聚焦“四个坚持”优化学校网点布局 萍乡市湘东区认真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部署要求,参照试点县(市、区)做法,主动开展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革,2023年共撤并小规模学校17所,推动破解乡村小规模学校布点散、效益低、质量弱等发展困局,进一步优化了学校资源配置,有力推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坚持高位推动,统筹谋划教育资源布局。构建“政府主导、教育主体、学校协作、村居配合”的网点布局调整工作体系。一是理清教育资源底数。对全区城乡112所中小学开展全覆盖调研排查,详实登记现有学生数、校舍面积、办学规模、教师配置、学位空余等情况,为布局优化整合提供数据支撑。二是科学绘制生源曲线图。在全面摸排农村教育资源现状基础上,认真测算常住人口、学龄儿童变化曲线,分学段分区域预估学生数量发展趋势。现有农村学校规模将越来越小,整合优化势在必行。三是科学规划布局调整。按照集约资源、提升质量、方便群众的原则,综合考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现有学生规模、学段学生规模变化趋势,确保农村教育资源与入学需求相匹配、教育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坚持分类施策,科学制定校园整合路径。出台《湘东区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规划》,计划5年内将现有112所义务教育学校调整为58所,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新期待。一是实行相近合优模式。以乡镇为中心,充分考虑群众生活出行习惯,对各学校教育质量、校园位置、校舍数量、安全质量等指标综合考核量化,将基础条件差、学生人数少于50人的连山小学与桃源小学整合到相对较好的麻山中心小学,优化了区域教育布局,节约了办学成本。二是实行建新撤旧模式。对办学条件不达标或在校学生数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在集中居住区,同步规划建设相应规模的学校。将下埠小学、杞木小学、光华小学、木马小学4所学校,并入新建的下埠镇公立第一小学,进一步盘活教师资源,提高办学质量。三是实行改造提升模式。原则上保留了人口密集区高质量完全学校,将排上梅林小学、荷塘小学、桥头小学等部分学校因地制宜设置为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坚持固本强基,完善学生就读保障体系。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紧盯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确保整合后学生来得了、留得住、学得好。一是完善基础设施。2022-2023学年,择址新建荷尧镇大义小学、麻山镇桐田小学、麻山镇中心小学、下埠镇第一公立小学,拆除东桥镇中学重建。2021年以来投入9780万元用于云程学校、麻山镇中、广寒寨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华中学等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12个,建设面积19500平方米,新增床位1500多个,新增就餐位2600多个。增添图书、仪器设备,配齐配足功能室,多媒体、触控交互式一体机、校园监控全覆盖。投入328万元为23所学校安装护眼灯设备,新建92个云机房、12套“专递课堂”和23个精品录播教室,夯实了“三个课堂”基础。二是实施校车运营。投入1380万元购买10年第三方校车服务,采取“定点、定时、定车、定线、定人”的方式,为5个有需求的乡镇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接送服务。6个乡镇精心设置36条校车专运线路,每个点位安排“护学岗”、每辆校车安排照管员,保障乘车安全。建立交通成本分担机制,早接晚送每日往返按比例进行分担。每生每学期收费不超过500元,住宿生每生每学期收费100元,不足部分由区财政兜底补助。湘东镇党委政府积极与区交通部门联系,争取66路公交车开通到御泉湾小学门口,每天接送50余名学生上下学,学生持公交卡乘坐只需一元一趟,政府相应补贴一元一趟。腊市镇公交车辆接送学生3年,运行顺畅,家长满意。三是办好放心食堂。坚持“健康第一”的管理理念,依法收回各中小学校食堂对外承包权,投入700余万元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明厨亮灶”工程改造。推行“校长陪餐制”,实行“师生同餐”,两荤两素一汤营养搭配,不定时配送水果、牛奶,每餐餐费不高于8元。出台《湘东区中小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办法》,加强食品采购、安全、财务监管,把学校食堂办成“放心食堂”,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坚持以人为本,织密关爱帮扶服务网络。突出阶段重点,健全帮扶制度,实施跟踪管理,护航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一是健全帮扶机制。工会、团委、妇联、民政、教育等部门多渠道完善救助制度和补助政策,对学校整合发生的交通、午餐等费用予以相应补贴,尤其是对低保户、特困户等特殊家庭进行交通全免、用餐减半政策补助。近三年发放寄宿生补助资助金246.33万元,惠及学生3956人次。二是加强心理疏导。与南昌大学心理培训中心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专业培训,89名教师已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对被优化调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监测,推进后续心理干预,提供心育工作清单和心理健康“服务包”,建立健全“促进预防——监测预警——咨询干预——跟踪随访”全过程覆盖的心理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工作机制。三是关爱学生成长。建立“暖心随”转学政策,按照“就近就便、一点一策”原则,确保撤并点学生不流失、不辍学。在不打破原班级建制、不大调整原有教师基础上开展优化调整,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影响。实行“行政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科任教师包人”的“三包”机制,关心整合后的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和融入新的学习环境。新学校积极推出暖心举措,麻山中心小学为学生准备开学礼包,湘东小学推出“三个满意”行动,让更多学生上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