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枝吐新绿,正是植树好时节。”乘着春风,当我们徜徉在大自然的天然氧吧畅快呼吸时,我国第46个植树节悄然而至。为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学生绿色环保意识,丰富学生体验实践活动,芦溪镇第二中心学校开展了题为“种下希望 生生不息”的植树节主题活动。 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3月12号。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 3月12号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中国的植树节由林学家韩安、凌道扬等倡议设立,最初确定在4月5日清明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 一棵树每年可贮存一辆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一亩森林一年可吸收粉尘20~60吨,1万亩林地的蓄水能力,则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1天可以蒸发400千克水; 可制作大约200千克纸浆,并产出750卷卫生纸…… 放出的氧气可供65人呼吸一辈子; 一年可吸收各类粉尘20至60吨; 一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千克,并释放49千克氧气。 (1)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 (2)防风固沙,涵养水土。不仅能改善水质,还能在丰水期滞洪蓄洪,枯水期调节水源。 (3)吸收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 (4)减少噪音污染。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10—15分贝。 (5)减温、加湿。炎炎夏日,躲到树荫底下纳凉,那叫一个爽。 (6)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 你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为什么每年都要提倡植树造林呢?3月4日,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带领学生开展了“3•12植树节”主题班会,通过讲植树小故事、唱植树小童谣、说植树小妙招帮助学生了解到了植树节的相关知识,倡议学生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争做环保小卫士,创建美好的绿色家园。 种下一棵树,就是在春天种下一份希望,它象征了所有值得等待的事物,萌芽、生长……孩子们利用周末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撸起袖子挥锹铲土、挖土刨坑、扶直树苗、填土压实、提水浇灌,道道工序细致认真,有条不紊,现场一片勃勃生机。看着一颗颗笔挺的小树苗像战士一样屹立在春风中,同学们成就感满满。 孩子们了解了“植树节”的由来、植树的意义,化身一个个“护林小天使”,一则则响亮的护绿标语,一幅幅稚嫩的手抄报作品吹响了春天的号角,吹来了美丽的大自然,吹活了孩子们心中的创意之魂,也注入了孩子对绿色家园的美好向往和期待!
相关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