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万物复苏。3月11日,在桐木镇湖塘村,种粮大户张祖权正在和工人们进行水稻育秧操作,这位种粮大户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在桐木镇,张祖权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名人”,这些年,他通过流转土地,把曾经的撂荒田变成了良田。如今,张祖权创建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和农业公司,已从一个普通农户成为拥有流转千余亩土地的种粮大户。 种粮是个技术活,张祖权就爱敢闯敢试。种了千亩水稻、油菜,每逢夏收秋收,晾晒烘干粮食就成了大问题。“遇到阴雨天,别说晾晒,储存都成了烦心事。”心思细,脑子活的张祖权积极争资跑项、舍得投入,近年来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安装烘干塔5座,建起了粮食烘干储存中心、机械化育苗中心,购置了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农机具。 来到上栗县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厂前的育苗中心“整装待发”,厂内的烘干机、植保无人机、自动插秧机等应有尽有。说起新打算,张祖权说:“有了这些得力‘助手’,今年我准备在小埠村、湖塘村等地再承包些农田,承包的农田总数将达到1300余亩,用于双季稻种植和油稻轮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张祖权作为新时代的“新农人”,他不仅培养了6名农机手,还将村集体的10万元的乡村振兴资金作为入股公司的资金,每年为6户脱贫户分红7000元,同时带动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2023年发出的工资就高达130余万元。 当前,把育秧工作做好,是张祖权最关心的事。对于今年的种粮计划,张祖权满怀期待,“我计划今年将已经种植的320余亩油菜田轮种一季稻,另外1000多亩用于种植再生稻和双季稻,争取种好粮、多产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