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栗县东源乡江岭村的稻鱼螺生态种养基地里,五台耕地机轰隆隆作响,昭示着春耕时节已经来到。种养大户李伟根正带着工人在田间劳作,平整田间的土壤、铺设田埂道、修整排水沟,为即将在田间放鱼苗、螺苗做准备。 “稻鱼螺”生态种养基地 “去年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的稻鱼螺大获丰收,我那50亩生态种养基地,纯收入超10万元呢。我今年准备再增加几块地,你看,就是耕地机正在平整的那些地块,再修好岸堤就可以使用了。”李伟根站在田埂上,指着远处的土地说:“我去年还育了田螺苗,今年就不用花钱买螺苗了,今年的收入一定会远超去年。” 稻鱼螺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新型三元养殖方式,充分利用水稻田的空间套养禾花鲤、投放环棱螺,构建相互共生的生态系统,实现“一田多用,一田三收”。在种养过程中,鱼、螺的排泄物转换成肥料,环棱螺松土促进水稻生长,同时,鱼、螺食用水稻的落花,可净化水生环境,正可谓“稻因鱼、螺而优,鱼、螺因稻而肥”。稻鱼螺生态种养模式可亩产大米300公斤、禾花鲤100公斤、环棱螺200公斤,每亩可产生纯收益6000元左右。 农户捧着田螺喜笑颜开 发展农业经济,土地是根本。江岭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由村委会牵头,整合全村种养大户、合作社,组成股份经济合作社,高效流转、盘活闲置土地,并根据土壤性质、水源条件、产业所需,统筹规划、分类种植,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截至目前,全村累计流转土地1000余亩,实现了耕地有序流转、粮食规模化种植,既有力推进了土地撂荒治理和土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改,又促进了水稻、杂粮等多元种植,最大限度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去年,江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关联5户脱贫户,带动30余人稳定就业,农忙时用工人数达到50人,发放工资近40万元,真正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李伟根成立的上栗县大自然种养专业合作社就是江岭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的合作社之一。因去年实施特色生态种养取得良好收益,通过江岭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他有了更足的底气在今年扩大规模,计划增加200亩左右用于种养稻鱼螺。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去年年底,他还申请通过了2亩的用地指标,用于粮食存储和农耕机械设备存放。 “我们江岭的稻鱼螺生态种养模式去年一炮而红。村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也愿意把闲置的土地流转出来发挥效益。我们准备注册商标,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江岭村党支部书记何健说。 “稻鱼螺特色生态种养一田三收,吸引了全县不少种粮大户和村民前来学习,甚至有的地方今年也开始探索实施。初步摸排,今年全乡约有800余亩土地将实施稻鱼螺生态种养,预计产值可达600万元。”东源乡农业农村办主任杨少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