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每个人发现美的第一感官。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四部门决定于2024年3月开展第 8 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有效减少近视发生,共同守护光明未来。”为了守护孩子们的明亮双眼,我们特别推出这篇小学生春季近视防控全攻略,希望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预防近视的发生。 什么是近视? 近视,也称为近视眼,是一种眼睛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视网膜上只能形成弥散光环,从而看不清远处目标的状况。简言之,近视就是眼睛无法清楚地看到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依据其性质和程度有多种分类方法。按性质分,近视可以分为轴性近视、曲率性近视和屈光指数性近视;按程度分,近视则可以分为轻度近视(≤300度)、中度近视(300度~600度)和高度近视(>600度)。 近视诱因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尤其是高度近视。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有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大。 2.环境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也会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3.不良的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使用电子设备,或者在行走、躺卧时阅读等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增加近视的风险。 4.光线问题:过强或过弱的光线环境,以及桌椅高度不合适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近视。 5.营养因素:缺乏微量元素、营养不良等也可能与近视的发生有关。 出现哪些信号要警惕近视 1.看东西变近:孩子看东西离得很近,例如,看电视、读书或者玩电子产品的时候眼睛距离很近,写作业时弯腰弓背,等等。 在正常的距离看不清,必须通过拉近眼睛和物体的距离才能看清,喜欢凑近屏幕。眼睛处于调节异常、紧张痉挛的状态,表现为看远不清,一方面会形成假性近视,另一方面更易引起视疲劳,加快真性近视的形成和进展。 2.喜欢眯眼、皱眉、歪头、仰头看东西,经常拉扯眼角:孩子眯眼和皱眉以及拉扯眼角这些小动作可以使眼睑遮挡住部分瞳孔,较少弥散光线,改善视力。拉扯眼角还能压平角膜以改变屈光力。这些都可以让轻度近视的孩子视力短暂提高。同样的,歪头、仰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孩子看东西的屈光状态,从而看得更清楚些。 3.经常揉眼睛、频繁眨眼:一些孩子因为近视看不清物体会产生眼睛不适,还有用眼过度导致视疲劳,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用手反复揉眼睛。频繁揉眼可能加重孩子的近视和散光。 4.其他行为异常:孩子写作业时抄字不整齐,或者变得脾气暴躁,甚至厌学;变得不喜欢和人打招呼,容易情绪急躁;和小朋友关系变得不融洽;等等。这些变化都可能是发生近视的预警信号。当孩子不能清晰视物的时候,可能出现焦虑情绪。 如何预防孩子近视 1.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无论近视与否,最有效的近视预防手段莫过于户外活动,而户外活动对近视防控的核心是光照。阳光下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提高眼部多巴胺的含量,增加脉络膜厚度,抑制眼轴增长,控制近视的发展。 2.控制用眼的时间和距离:在保证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的基础上,孩子每天使用电子产品不要超过1小时,每次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要看动画片,最好使用电视、投影仪等,保证合适的视屏距离。手机屏幕小,尽量不接触。 3.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不可在昏暗的环境下,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4.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正确的读写姿势非常重要。督促孩子做到3个“一”:眼离书本一尺(≥33厘米),胸离桌边一拳(6~8厘米),手指离笔尖一寸(约3厘米);不要躺着、侧卧或者在移动的车厢看书、看手机。 5.遵守“20-20-20”护眼原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6米)远的地方至少20秒。 6.充足的睡眠: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睡眠不足可能从内分泌、神经、免疫等不同途径影响眼睛,从而降低用眼舒适度,导致孩子视力下降。 7.眼睛喜欢的营养素: (1)蛋白质 视网膜上杆体细胞的功能主暗视,锥体细胞则主明视。杆体细胞对微弱光线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它包含有一种特殊的视素质;视素质是由蛋白质和维生素A合成的,缺乏它便会引起夜盲症、白内障等眼疾。 (2)维生素A 视素质是一种含有维生素A衍生物的复合蛋白质。如果维生素A缺乏或不足,便会使视素质的再生缓慢,不健全,从而使暗适应机能减退,影响夜视;还会引起角膜上皮脱落、增厚和角质化,使这个原来透明的膜变得不透明。 (3)维生素B1 是维持并参与神经(包括视神经)细胞功能和代谢的重要物质。如果缺乏或不足,易使眼睛干涩,甚至使视神经产生炎症
相关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