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位于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的江西恩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进行锂云母焙砂技改项目一期收尾工作。偌大的车间里,地面一尘不染,看不见粉尘、废渣。而9年前,这里是一家灰尘遍布、产能低效的水泥企业。 得益于丰富的资源,青山镇曾以煤炭、水泥产业立镇兴镇,鼎盛时期,全镇有60多家煤矿和10余家水泥厂。“一天三顿饭,两顿靠水泥煤炭”的顺口溜也在当地广为流传。 近年来,随着城市转型升级,青山镇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逐渐退出。该镇分管工业的负责人邹燚介绍,传统企业退出后,青山镇辖区内可供使用的老旧厂房有10万余平方米,还有熟练的工匠、企业家等上千人。原有厂房怎么办?工人又将何去何从?青山镇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乡镇,把老厂房再利用作为破题关键。 “依托现有的厂房,企业不用再办证,落户就可以投入建设改造。”邹燚说,盘活闲置厂房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有效集约利用,也为项目快速投产提供了保障。在“三请三回”等政策的引导下,江西恩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落户青山镇,成为老旧厂房的新租户。 “如果新建厂房,不仅耗费时间,还要大量资金投入。”江西恩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园华介绍,落户后,公司不仅加强新能源材料的技术研发,还对原水泥厂的技术进行升级。“我们发现,生产新能源材料所衍生出的副产品可作为生产水泥的辅料,如今,公司对新能源材料副产品的使用率已达100%,不仅有效保护了环境,每年还能节省近2000万元的生产成本。”曾园华说。 “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数据显示,目前该镇引进新项目10余个,老厂房利用率达70%,年产值4亿元,税收4500万元。这批低污染的新兴企业在青山镇落地生根,不仅促进了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就业,还实现闲置资源的再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青山镇还选派优秀干部作为“驻企特派员”,为重大建设项目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全面调度帮办代办服务事项进度情况,为企业纾困解难、跑项增资。 青山镇党委书记吴钢表示,企业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了低效用地,改善了就业环境,也让曾经的“工业锈带”提质升级,打开了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