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4月1日,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聂晓葵以《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为题,为市委党校2024年春季主体班学员作了一场站位高远、立论深刻、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专题授课。 授课从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概念、 创新思维能力的历史文化传承、 创新思维能力的时代价值、 创新思维能力的磨砺养成 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整堂讲课主题重点突出,案例丰富鲜活,说理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大量古今中外的实例,既有历史纵深感和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广度和思维厚度,深刻剖析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内涵外延和价值意义,精辟阐述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方法,让现场学员获益匪浅、收获颇丰,深化了对“创新思维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自觉性主动性。 聂晓葵从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基本类型、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三方面阐释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概念。通过援引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瓦特发明蒸汽机、孙武著《孙子兵法》等案例,生动讲解了开放性思考、多元化思考、实践性思考、敏锐性思考、批判性思考、合作性思考等创新思维的基本类型;列举了创新思维在军事创新、政治创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的表现形式。 聂晓葵把创新思维放入历史脉络中进行全面梳理,从中华民族创新思想文化润泽千年、传承创新生生不息、科学技术独领风骚等方面进行讲述。她指出,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敢于创新是立于不败之地、持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从“盘古开天地”“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精神;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执政理念,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自强不息;从“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无畏气概,到“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不懈追求;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弃旧图新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革故鼎新;从“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的居安思危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的“盛德大业”;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静水深流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波澜壮阔……一脉相承又不拘定法的创新精神,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让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也塑造着当代中国的崭新模样。 聂晓葵指出,创新不仅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至关重要,对萍乡“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城市”至关重要,也是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不竭源泉、强大动力、制胜法宝。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先人一步,就能掌握主动,走在前列;快人一招,就能成为“上手”,步步领先。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抓住了创新,就牵住了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需要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以创新推动科技突破,以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创新医治体制机制顽疾,使创新思维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发展实践中。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城市迫切需要创新思维。作为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城市的中坚力量,只有在党员领导干部中着力培育创新思维,从根本上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坐井观天的思想观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变革、敢为人先,才能实现萍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变道超车”。 聂晓葵强调,观念创新为之一变,精神创新为之一振,工作创新为之一新。创新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观念,更是一种领导能力,是一个领导干部破解复杂棘手难题的核心思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锤炼这种能力。 提高“高瞻远瞩、登高望远 ”的站位。 挺立潮头,才知浪高风急;登高望远,才见云阔天高。高瞻远瞩是一种政治智慧,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禀赋品质。要着力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洞察时代发展大势,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中区分现象本质,在多元思想的交流交锋中明辨是非真伪,在千头万绪的矛盾中抓住根本,在变幻莫测的形势中把握方向。 破除“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定势。 “平庸的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高级的人改变思考模式。”阻碍我们的往往不是智商,不是勤奋程度,而是固化的思维模式。一味被过往的经验套牢,做事就会一叶障目,虽极尽努力却徒劳无功。不破不立,打破旧的思维枷锁,生机才会出现。只有创新思维方法,打破思维定式,不凭经验翻老黄历,不循旧历找教科书,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才能以求新求变的活力冲破守成的暮气,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具备“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魄力。 创新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也是一股子精气神。创新思维有“善思”的问题,但更多时候是“敢想”和“敢为”的问题。增强创新思维,归根到底在于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具备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坚定意志,实事求是、求真求新的务实态度,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以认识思维的新突破构建实践工作的新局面。 胸怀“心忧天下、情系苍生”的情怀。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创新的“时代声音”。深厚为民情怀是与群众拉近距离、获得真实情况的重要基础。要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始终站稳“一切为了人民”的坚定立场,不断激发“热忱服务人民”的干事激情,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民有所想我必有思,民有所难我必有解,民有所需我必有为。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走近“寻常百姓”,过问“家长里短”,在联系群众中体察民情,在依靠群众中凝聚力量,在学习群众中增加智慧,在善解民意中集聚民心。 聚焦“把脉问诊、直面问题”的导向。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熏陶以问题为导向的批判性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改革为动力。在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前提下解放思想,保持思维的批判性,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势,在顺应时代潮流中不断进步。 增强“洞若观火、见微知著”的敏锐。 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到关键信息,并从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在层云迷雾中看到星星之火,在惊涛骇浪中把握航舵方向,在种子萌芽中看到苍天大树。对潜在的风险洞若观火、对发展的趋势心知肚明、对事态的走向了如指掌,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感受社会心跳,推动进步发展。 提升“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智慧。 保持开放性,让思维不断与跟自己相异的事物和观点碰撞、交互、融通,才可能产生智慧火花。要提高观察能力。敏锐地发现新生事物的苗头,并且深究下去,发现其中的细微变化和潜在问题;学会耐心倾听。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问题;做到借梯上楼。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和胸襟博采众长,从国内外吸收一切有益的经验和成果,为我所用;提升学习能力。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善于从人类思想精华中吸取智慧营养。注意通过归纳总结,提炼出书中的精华,把书读薄,通过思考、实践、复盘,总结出心得和经验,把书读厚,通过阅读、学习和实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不断提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练就“独辟蹊径、鞭辟入里”的视角。 要用“求异”的思维去看待和思考事物。多去有意识地关注客观事物的不同性与特殊性,不拘泥于常规,不轻信权威,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和现象;要有意识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不要习惯于沿着前辈或自己长久形成的、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应从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用发散性的思维看待和分析问题。能提出一些独出心裁、出乎意料的见解,使一些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要主动地、有效地运用联想。积极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主动、积极、有意识地去思考他们之间的联系。 不落“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的窠臼。 破除对“本本”的迷信。任何“本本”都不能成为教条,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破除对“经验”的迷信。过去的经验只能借鉴,不能机械地盲目照搬;破除对“权威”的迷信。切忌东施效颦、照搬照抄,既学人所长,又避其所短,既善于借鉴,又能辨别优劣,始终用“拿来主义”的态度,保持“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的清醒。 倍增“积厚成器、厚积薄发”的功底。 培养创新思维对领导干部的功底有较高的要求,这种功底既体现出知识储备的充足、人文底蕴的厚重,工作阅历的丰富、实践历练的经常,也表现在思考方式的独特、思维方式的开放。坚持不懈学习、历练、积累、沉淀,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滴水穿石中磨砺决心毅力,在聚沙成塔中寻求创新突破,志存高远明方向,勤学善思长本领,创新奋进绽芳华。 最后,聂晓葵呼吁: 仰望历史的天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活力源泉,永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青春密码。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要保持开拓创新的姿态,坚定革故鼎新的意志,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呈现蓬勃向上的朝气,坚持创新思维、推进创新实践、推动创新发展,以每一个创新创造的当下,为民族复兴大业添砖加瓦,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奋斗篇章。 整堂授课持续3个小时,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的精彩授课,不仅是一次政治教育、理论熏陶,更是一场思想洗礼、精神盛宴。通过此次学习,对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有了明晰具体的路径。面对新的机遇挑战,今后将立足岗位、结合实际,不断提振改革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自觉以创新增动力、添活力、提能力,为萍乡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城市贡献智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