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春季疾病 经过3年新冠的反复流行,人们似乎不怎么怕流行性感冒(流感)了。但2023年全国人民又反复遭到了流感病毒、支原体、腺病毒、合胞病毒的攻击,还是造成了儿童与成年人的多次或反复感染,甚至出现了儿童看病难、儿科医师严重短缺等令人揪心的场面!其实流感一直与人类、动物共存,有着周期性的流行,而且流感病毒又一直在变,使得我们的疫苗跟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因此流感的防与治是我们要经常做好的事情! 1 传染源: (1)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2)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1)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 (2)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3)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传播。 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当然以儿童多见。 4 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 (2)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3)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5 易发展为重症的高危人群: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体重指数(BMI)大于30。 (5)妊娠期妇女。 6 预防: (1)疫苗接种。 (2)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 (3)一般预防措施: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7 治疗: (1)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2)住院治疗:主要是易发展为重症的高危人群。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4)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5)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等时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6)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专家简介 欧书强,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病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全国人工肝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疑难与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委员,全国优秀肝胆病咨询专家,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省医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省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管理委员会常委,省整合医学会感染分会常委,萍乡市感染病学会主委。 擅长各型肝炎与肝硬化的诊疗,对脂肪肝、药物型肝炎、自免肝等肝病诊疗有较深造诣。 专家坐诊时间及诊室:每周一、二、四上午,门诊大楼3楼专家诊区319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