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和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近日,芦溪县举办了全县党务知识“一战到底”竞赛,各乡镇围绕基层党建工作交流经验做法、破解工作难题、展示工作成效。现陆续推送各乡镇基层党建好经验好做法,一起来看看吧。 ▲张佳坊乡党委副书记 刘琼 《强管理 激活力 促发展——续写“百分制”考核 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党员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又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外出务工党员人数越来越多,给农村党员管理带来了一些困扰。为此,张佳坊乡在原有农村党员“百分制”考核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探索了“543”考核指标和分类管理工作做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细化考核内容,立好党员考核标尺 根据党员日常考核工作中的经验,对党员考核内容进行了优化,将考核项目分为基础类、个性类、加分类三种类别。基础类项目包括:政治素质、组织生活、党费缴纳、遵纪守法、道德示范等5项;个性类考核项目包括:服务群众、党员联户、带头致富、结对帮带等4项;加分类项目包括志愿活动、抢险救灾、评先奖励等3项。通过细化考核指标,提升了对农村党员考核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分类施策,增强党员考核质效 针对农村党员年龄偏大、居住分散、流动性强的现状以及行业领域、履职能力等特点,将党员分为村组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4类,不同类别的党员,考核内容各有侧重。如:对村组党员重点考核履行职责、遵纪守法、结对帮带等情况;无职党员重点考核是否正常参加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在重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情况;流动党员重点考核是否定期向流出党组织汇报情况、参加组织生活、参与公益活动等情况;对年老体弱党员,不列入考核范围,但由党支部指定党员负责开展定期走访、送学上门。通过对考核对象的分类管理,有效增强了考核的针对性。 规范考核程序,保障党员考核公正 党员百分考核评定过程中,按照“支部记录—个人自评—年度考核”3个步骤进行。由党支部对党员参加党员联户、组织生活、党费缴纳等情况进行记录;党员每半年向支部上报个人参与志愿服务、抢险救灾、评先表彰等情况;在年终召开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对记录和自评的结果进行讨论,最后经党员本人确认后进行通报公示。通过严谨规范考核流程,确保考核公平、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