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17日,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举办的省级和市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培训班在陕西延安举行。湘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聚焦“三化”夯实基础 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作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及功能作用发挥的经验介绍。 近年来,湘东区大力推进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建设和资源整合,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基层“退役军人之家”的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提升服务质效,让退役军人尊崇感、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01 聚焦标准化,高位推进体系建设,夯实服务保障基础 湘东区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机构把方向、谋大局、促落实作用。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区乡村三级全部成立了由党委(支部)书记担任组长的党委(支部)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全区三级书记带头抓退役军人工作的良好局面,区别于一般性工作高位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阵地建设质效并重。本着“方便、舒适、温馨”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抓建的办法,进一步推进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目前,全区高标准建成11个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152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全国“示范型”(乡镇级)退役军人服务站11个,服务对象100人以上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部达标,老关镇等退役军人服务站被评为全省“红色百家”站,在区陶瓷工业园区、渡口工业平台等地延伸设立“退役军人之家”,让服务体系触角延伸愈加宽泛,服务维度更加多元。工作队伍专业规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轮训轮岗、交流鉴学、挂钩帮带、“结对共建”等工作,通过开展“岗位练兵”、“业务技能大比武”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拓展深化政策法规学习、能力素质提升。同时,全区152个村(社区)现均已配备1名服务专干,为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末端发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02 聚焦规范化,全面推进机制建设,提高服务保障效率 规范权责机制。围绕当好宣传员、管理员、联络员、信息员、服务员,明确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8项职责和13项具体任务,编印工作流程图和全套工作台账,有效推动了基层服务站点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服务对象手中有政策、办事知路径,工作人员熟悉业务有范本、开门服务懂流程。健全业务机制。建立健全沟通交流机制、包联指导机制等靠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推动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序运行。强化督导问效机制。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对乡村两级服务站实行常态化指导,不定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基层乡镇村服务站在重要节点走访慰问、帮扶解困、来访接待、重点项目或阶段性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督导监管、重点难点问题化解等方面的平时督查和每月不少于一次的调研指导。 03 聚焦精细化,统筹推进资源整合,提升保障服务质量 强化精细化服务理念,按照精准、精心、精细的要求做实做细服务退役军人各项工作。精准摸清底数。以优化完善“尊崇工作法”为抓手,严格落实“一人一档”,推动服务保障管理精准化。对联系中发现的493户因病、因疫情、因学、因住房、因就业等因素造成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家庭,主动沟通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有针对性地为其排忧解难,确保生活有保障、精神有慰藉。强化思政引领。依托区老关镇株萍铁路红色文化展示馆、凯丰生平业绩展览馆、刘型故居、彭树敏烈士广场等红色革命纪念设施,精心组织安排各类活动,积极推介宣传赖仕清、陈德钧、李勇等模范退役军人先进典型事迹,激发退役军人干事创业热情。精细落实政策。严格落实“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要求,联合组织、人社等为退役士兵提供关系转接一站式服务;常态化开展立功喜报送达、悬挂光荣牌、优待证申领等工作;及时申报发放各类优抚优待补助,做到待遇审批发放“零误差”;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帮扶政策,精心扶持1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带动6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及时做好“解难”工作。去年先后救助了李日鲁、邱继杰等10余名重大疾病及特困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