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凤娇)近年来,湘东区人才工作紧扣“精准”二字,出台多项举措引进各类人才和项目,全区产业转型发展迸发无限动能。 打好“乡情牌”,实施“湘(东)人回归计划”,打造近400亩的“湘(东)人回归产业园”,引导鼓励湘东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同时编印《湘东籍在外优秀人才联系手册》,收录近500名在外知名人士,加强与在外湘东籍人士的沟通联系。自实施“湘(东)人回归计划”以来,共引进各类项目29个,投资额达50多亿元,今年举办的一次集中签约活动引进的6家企业,其中就有5家是回“湘”人士创办的。 以人才引进为主线,湘东区出台《湘东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等文件,区财政设立300万元人才专项工作经费,出台10项人才优惠政策,致力建设人才服务全链条的政策体系。同时注重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鼓励企业多与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对接,广泛吸引各方人才参与湘东产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来。七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签订共同建设院士工作站协议,围绕葡萄种植、葡萄精深加工开展课题攻关。近年来,该区建立高技能人才数据库,储备各工种的高技能人才1241人,引进各类人才近4000人,为建设发展湘东注入新鲜血液。 按照“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思路,该区深入推进与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产学研效应明显提升。目前,全区已与2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工业陶瓷产业中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4家,组建工陶技术研究公司,打造博士创业园、高新技术陶瓷孵化园,直接服务湘东产业转型发展。在聚集人才、科技等高新技术要素的湘东,各企业主纷纷抓住技术革新、装备更新和产品创新等关键环节,先后有80%以上的企业成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产业转型发展的脚步加快。普天高科每年抽取企业利润的20%作为研发经费,率先与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取得合作,2018年销售额破亿元;龙发实业成功研发出以废砖、废弃陶瓷、煤矸石等为原材料的“生态陶瓷透水砖”,牵头或参与制定陶瓷行业国家标准多达4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