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WHO 报告肝癌的发病率、死亡率还是位列肿瘤系列的第四位、第三位,我们国家肝癌的发病数及死亡数分别占全世界的45.3%与47.1%。而我国84%的肝癌由乙肝病毒(HBV)感染(笼统为乙肝)后导致,因此减少HBV的感染与治疗已经感染的HBV是减少肝癌发生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减少乙肝感染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已经感染的乙肝的诊断率、治疗率还只有22%、15%。虽然《2022年乙肝防治指南》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肝硬化、肝癌、肝衰竭、使用免疫抑制剂等6种情形列为抗病毒治疗以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的30岁以上、有乙肝肝硬化、肝癌家族史、肝活检或无创检查提示肝脏有明显的炎症和或纤维化、有乙肝所致肝外疾病等4种情形建议抗病毒治疗,但还有巨量的乙肝还未治疗,今年我国庄辉院士等肝病专家提出将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ALT)男性30u/l,女性19u/l以上;HBsAg阴性的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感染后的暂时未列入治疗的“灰区”等情形再次扩大到抗病毒治疗范围,中国感染科医师分会2023年编写的《乙肝全人群管理指南》和《WHO2024年乙肝防治指南》还提出合并糖尿病或脂肪肝的HBVDNA阳性者建议抗病毒治疗。国内外乙肝防治指南等都力推乙肝全治疗,以求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尽早实现WHO及中国政府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目标。但乙肝再扩大治疗利弊如何?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更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呢?下面我根据临床实践谈谈! 一 乙肝再扩大治疗的利弊: 1、利: (1)可以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 (2)减少肝衰竭、重型肝炎的发生; (3)减少乙肝的传播; 2、弊: (1)疗效可能不佳; (2)疗程不确定; (3)依存性差; (4)可能诱发耐药; (5)增加心理压力及影响学习、工作与生活。 二 目前应该采取的策略: 1 加大“乙肝的危害,尤其是可以导致肝硬化、肝癌”的知识宣传,使政府、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广大居民特别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密切接触者、乙肝感染高危人群等进一步重视乙肝的筛查、治疗。 2 将《22年乙肝防治指南》及《乙肝全人群管理指南》、《2024年WHO乙肝防治指南》等首先在医师中普及推行,尤其是非感染科、肝病科的门诊、消化、体检等医师中重点推行落实,将目前已经发现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和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等全部进行抗病毒治疗。 3 待条件成熟,争取全人群普查乙肝,发现更多乙肝病毒感染者,并列入抗病毒治疗范围。 4 合理使用好目前可获得的首选抗病毒药物,尽可能提高HBVDNA 转阴率,尽量避免耐药的发生,并选择经治6月以上HBVDNA、e抗原阴性、HBsAg低水平等优势人群联合干扰素治疗,争取更多的乙肝治愈,增加大家抗病毒治疗的积极性与信心,使更多的乙肝人群进入到抗病毒治疗队列。 5 将乙肝治疗的目标逐渐升华到减少或延缓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等更高目标。 6 加快乙肝病毒入胞抑制剂、核衣壳组装抑制剂、病毒逆转录抑制剂、乙肝病毒基因修正剂、免疫调节剂、出胞抑制剂等新型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研发,使更多的乙肝被治愈,最终实现WHO及中国政府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目标! 专家简介 欧书强 主任医师、兼职教授、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病学科带头人,全国人工肝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疑难与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委员,全国优秀肝胆病咨询专家,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省医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省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管理委员会常委,省整合医学会感染分会常委,萍乡市感染病学会主委。 擅长各型肝炎与肝硬化的诊疗,对脂肪肝、药物型肝炎、自免肝等肝病诊疗有较深造诣。 专家坐诊时间及诊室:每周一、二、四上午,门诊大楼2楼专家诊区228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