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15日,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现场交流活动在陕西西安举行。活动采取交流发言和现场调研形式召开,湘东区作为此次6个现场交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县区之一,进行了发言。 区政府副区长周菁代表湘东区出席活动并以《“湘”见欢喜山水美 一心好客乐做“东”》为主题作交流发言,详细介绍了湘东区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就,分享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优秀经验与做法。她说,湘东,是一座延绵千年文脉的文化名区,是一座赓续红色基因的红色新区,更是一座绿意盎然的生态美区。近年来,湘东区顺应时代要求,立足全区禀赋,在盘活文化家底、做活文化产业、激活文旅融合上同频共振、同题策划、一体推进、一贯到底,通过以文塑形、以文兴业、以文搭台,营造了乡村文艺范、铺就了百姓致富路、织密了文旅融合圈,实现了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新格局。下一步,湘东区将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聚合优质项目、创新运营管理,全力打造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湘东样板! 具体做法如下 以文塑形,营造乡村文艺范 湘东以艺术为特色,以湘东镇江口村为中心,充分发挥全国首家乡村美术馆“零799”艺术区和30多名全国知名艺术家入驻的示范效应,引导“艺术家下山”+“村民入圈”,在文化繁荣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中,响亮回答了文化产业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同时立足全区优质资源,重点打造了东桥油菜花节、广寒杜鹃花节、白竺桐花节等系列节庆文化活动,形成了“月上广寒”、和平农场、烟雨江口等文旅网红打卡地,做到以文化人、以文怡人、以文育人,树立了“湘东做东”区域文化品牌的良好风范。 以文兴业,铺就百姓致富路 湘东区将文以载道赋予时代新内涵,着力打通从文化到产业的转化通道,做到以文兴业、以文聚力、以文化经,推动保护一批遗产、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地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不断凸显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出台了《湘东区关于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围绕扶持乡村旅游品牌创建、鼓励自主研发和生产文化旅游商品、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深化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扶持旅行社引客入“湘”、扶持民宿品牌创建等方面制定了详细措施;先后投资了20余亿元,助推创意包装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加速文化企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全面叫响了“湘东包装 包装世界”品牌;同时,湘东区还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打造了凯丰故里景区、株萍铁路红色文化展览馆等红色精品项目,与井冈山红色培训板块和“韶山—长沙—萍乡—井冈山”湘赣两小时培训圈串点成线,构建了红色培训+党员教育、体验研学、特色民宿等“1+N”红色培训产业体系,年均培训人数达50万余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700余万元。 以文搭台,织密文旅融合圈 文化赋能产业,关键在融,做到软硬兼施。以硬基础彰显文化之兴。湘东区围绕文化强区战略,先后新建了“国家级一级公共图书馆”、“全国首家乡村美术馆”零799艺术区、“江西省地市首家”飞行影院、“城市文化地标”三馆一中心、“区域100%全覆盖”的基层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设施,为全区群众稳定输出高品质的文化供给。 以软实力贯通文旅之美。湘东区锚定文旅融合目标,先后引进了专业演艺公司、专业艺术团队、专业展览活动,开创了湘东“文化+”的新局面,实现了全区文旅携手破圈、出圈,出新、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