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湘东区 查看内容

湘东区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侧记

2019-8-12 07:12|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两年前的夏天,湘东区全面启动实施河长制工作,从此,人们就常常看到这样的动人画面:大大小小的河流、沟渠甚至无名小溪边,每天都有专人捡拾垃圾、巡查河道;原本淤泥堆积、杂草丛生的河渠在挖机和人工的劳作下,有 ...

两年前的夏天,湘东区全面启动实施河长制工作,从此,人们就常常看到这样的动人画面:

大大小小的河流、沟渠甚至无名小溪边,每天都有专人捡拾垃圾、巡查河道;原本淤泥堆积、杂草丛生的河渠在挖机和人工的劳作下,有了水泥护坡和绿油油的草皮;发黑发臭的河水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就变成了鱼虾嬉戏的清流……

这些画面组合到一起,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湘东画卷便呈现在市民面前。

精心治理小乡村变身省级美丽乡村

“这几年,我们大力加强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河道变美,变得畅通后,老百姓的笑容都多了起来,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8月的一天,笔者在湘东区广寒寨乡一条美丽的河道旁,见到了广寒寨乡河长制工作分管负责人彭骏骅,他说这句话时笑得无比开心。笔者看到,河道周边十分整洁,河道两侧是经水泥硬化的斜坡,河道内的水十分清澈,快意流淌。

彭骏骅介绍,该河道叫官溪河,两年前是另一番模样。因常年遭受农业面源污染、沿线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污染,出现了河道淤塞、水葫芦蔓延等现象。全乡53千米大小河道、41千米渠道,都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淤积、排水不畅、灌溉不力、臭气熏天……市民叫苦不迭。

河道治理工作刻不容缓。两年前,村上成立村级河长办,设立村级河长、巡查员、监管员,聘请保洁员4名;建立村级河湖名录,形成一河一档、一库一档;制订工作方案、考核办法,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责任到人;在相应的河道醒目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并结合每条河流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巡查员、监管员邱建辉、欧阳丙炎等老党员分段包干负责监督,发现河道污染等问题,便通过湘东区河长制工作微信群向上级河长、河长办汇报。

渐渐地,河道变美了,还有成群的小鱼游过。如今,官溪村已成功创建为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自主创建示范村。

自河长制实施以来,广寒寨乡流域生态环境、农田耕作条件等得到极大改善,不但得到本地群众的肯定,而且得到在外知名人士的认可。2016年年底,官溪村在外知名人士朱发庚时隔几年返乡探亲,发现官溪河河道清洁、河堤整齐、水清岸绿、鱼虾成群,感叹家乡环境大变样,于是与村委协商回乡投资,于2017年在官溪村建立了集沃柑种植、采摘,田园旅游为一体的600余亩沃柑种植基地,有力促进了当地乡村经济振兴发展。

强力整治河湖边成市民休闲好去处

在萍水河湘东城区段的河边,随着河道水质变好,路边有了路灯、绿植和景观道路等美化,天气晴好的晚上,三五成群的市民会前来散步、骑自行车,享受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带来的红利。

长期以来,湘东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到城区河道内,导致河道淤积、水质污染严重。2017年3月,湘东区投入1600万元,正式启动城区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围绕截污治污、清淤疏浚、环卫整治、设施建设、景观提升和长效管理等方面,修复河道生态功能,提升河道景观效果。

为强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湘东区以萍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为重点,大力加强区域内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作,投入1.8亿元实施了广寒、东桥、源湴、麻山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五河治理防洪工程等项目,并已启动总投资5亿余元的湘东区十三五水利建设(一期)PPP项目、萍水河冷潭湾至萍钢坝7.57公里亚行贷款项目等项目。目前,麻山五河治理防洪工程,广寒、东桥、源湴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项目已经完工;麻山桃源南岸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黄花桥水闸、碧湖水闸改造工程,小型水库维修加固工程,萍水河老街桥至萍钢坝两侧岸滩景观工程等项目正在大力推进。湘东区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成功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借鉴。 

坚持水陆共治,委托第三方水利专家,针对全区河道、水库的环境问题,湘东区编制了“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分流域开展15项整治行动,共排查问题26项并全部整改完成,全区3个劣V类水考核断面共完成12项工程性措施整治,断面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一方面实施截污纳管和河道清淤疏浚,建成9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萍钢污水管网和泉湖南路到新街7公里污水管网等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了樟里河、日星河、腊市河、善洲小河、荷尧河的清淤疏浚。另一方面铁腕整治沿河污染源,水务、环保、农业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全区“禁养区”、水域保护区及沿河两岸100米内的养猪场全部予以退出,关闭、拆除影响水质的养猪场277家;查处非法生产碳酸钙企业6家,立案处罚6家,责令停产整治3家,清理道田工业小区境内废渣4000余吨;组织麻山镇政府、公安等部门联合对违规侵占麻山河滩的幸福大观园建筑物进行了拆除。

根据最新监测显示:湘东区三个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城镇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达到或好于Ш类水体比例达100%,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创新模式河湖长效治理见成效

河湖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2018年,结合“干净湘东”,湘东区出台《湘东区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和资金补助办法》,区财政在“干净湘东”的总资金中安排100万元,专项对河道保洁长效管理责任单位进行补助,旨在探索河湖管护工作出路。通过明确工作目标、实施范围、经费来源、检查考核等,真正将河湖管护抓牢抓实。特别是在管护人员聘请方面,采取“河长制+扶贫对象”方式,聘请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员担任沟渠保洁员,实现河长制与扶贫工作的有机融合。

为提升水行政执法力度,打破水行政执法壁垒,在打击河道非法盗采砂石行为上,该区采取“河长+警长”执法模式,行动迅速、打击有力,全区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截至目前,全区河道采砂全部退出,依法强制关闭制沙场14家。结合实际,完善生态检察室组织体系,成立湘东区人民检察院派驻区水务局生态检察室,凝聚保护水环境的执法司法合力。

该区还打出部门联动、全员齐动的“组合拳”,特别是在涉河涉水的镇、村因地制宜打造一条条生态样板河流。通过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市场化购买服务项目,对河湖、沟渠等水体实行“三清除”(垃圾、淤泥、杂草)和“三拦截”(污水、泥沙、漂浮物),让水生态水环境得到逐步恢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