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网/萍乡头条客户端讯 邓敏、通讯员曾俊报道:近年来,萍乡市安源区后埠街全面聚焦依法治街工作,积极打造法治阵地,通过抬头见法、家门口普法、体验学法的形式引导居民学法守法用法,极大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居民法治幸福感持续提升。 抬头见“法”,心中有法 “老年人能选择自己的监护人吗?”“因突发情况导致被监护人无人照料,怎么办?”“未付电费,供电人可以马上断电吗?”……走进后埠街柑子园社区幸福巷的法治文化长廊,一排排通俗易懂的法律常识映入眼帘,居民只要在散步之余抬头观看,就能找到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路过长廊就能了解一些法律常识,让人印象深刻。”家住幸福巷附近的苏达能这样说道。 ![]() 全长300余米的法治文化长廊,将传统文化、法治宣传有机融合,通过名人名言、历史法典、法治漫画、法治趣味墙、主题广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多部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居民在悠闲当中更了解法治、在参与中感悟法治,提高了法治文化阵地的观赏性,又能达到法治文化精神理念有效传播的目的。 “家门口”普法,服务“零距离” “你们过来得非常及时,我们也都需要学学法,涨涨知识。”在后埠街司法所开展的“民法典进社区”主题讲座上,九龙社区居民朱维克高兴地说。签约律师与前来咨询的居民一问一答,将法律问题通俗化,有效地解决了居民的问题诉求。 近年来,后埠街司法所积极调动一切力量共同做好辖区群众性普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民法典进家庭、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同时,确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三为幸福苑“百姓说事日”,每月第三个星期三为司法所“律师坐班日”,为辖区居民答疑解惑,与各村、社区建立联动,推进依法治街“网格化”。 ![]() “咱有啥事就在这里说,矛盾不出社区。”在柑子园幸福苑“百姓说事亭”,后埠街司法所副所长张洪萍就在群众“家门口”,和社区网格调解员一起,和居民“唠家常”,收集居民诉求并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麻烦困难、化解矛盾纠纷,营造满满安全感。 体验学法,“仪式感”满满 “刑事‘模拟法庭’现在开庭!”在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随着“审判长”敲响法槌,一场由后埠街司法所开展的“模拟法庭”普法实践活动拉开序幕。 ![]() “模拟法庭”结合一起青少年故意伤害案件的真实案例,由12位青少年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公诉员、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被告(当事人)等角色。控辩双方真情演绎,现场气氛庄重。 “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新阶段青少年思想需求,相比传统说教式的讲座,‘模拟法庭’通过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和角色扮演方式,更能引起孩子们的重视和共鸣。”后埠街司法所所长姚丹说。 安源区后埠街以社区为纽带,积极打造青少年“体验学法”课外平台,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普法教育,以零距离、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方式,让所有参与的青少年身临其境,真切感受“法律人”的责任与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