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经开区社会工作管理三局凤凰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谭萍芝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坚持把社区当“家”,热心为民,尽心尽力当好百家之“长”、千户之“主”—— 记者龚婷 “把居民当亲人,虽然工作辛苦,但也乐在其中。”提起多年的社区基层工作,萍乡经开区社会工作管理三局凤凰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谭萍芝如是说。 今年48岁的谭萍芝,曾在萍乡经开区七个社区工作过,如今除担任凤凰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还兼任金陵社区第一书记。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她深知社区“当家人”的担子,坚持把社区当“家”,热心为民,尽心尽力当好百家之“长”、千户之“主”。 勤于学习,恪尽职守 在社区工作期间,谭萍芝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吃透用活政策服务居民。她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思想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来带动社区的各项工作。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她都要求自己做到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对待每一项工作,她都立足做深做细做实,不断在实践中培养情操、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她始终将居民的冷暖放在心上,谁家有困难,邻里闹矛盾,她都会及时出现,协助解决。如小区居民家哪家有多少人,哪家有老党员,哪家有残疾人,哪些是困难户、低保户,哪家急需社区帮扶,她都用本子记着。特别是对在辖区内居住的军人、伤残军人、老党员、残疾人、特困户等特殊住户,主动上门慰问,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要。遇到居民找她办事,她总是不厌其烦,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用自己务实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工作方法,化解了一家又一家的矛盾,解决了居民一个又一个难题,使社区的环境和面貌焕然一新,使社区居民邻里和谐相处,是社区工作中的热心人,是居民口中亲切称呼的“捞家嫂”。 社区有一上访对象古某,多年来经常外出上访,过着流浪者般的日子。谭萍芝利用自学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注重倾听、换位思考,加强与古某的沟通交流,在生活中关心她、亲近她。在谭萍芝的真情温暖下,古某将她当成了知心朋友,情同姐妹。之后,只要有烦恼,古某就会向谭萍芝倾诉,而谭萍芝总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她的思想动态,及时安抚她,化解她的不满情绪。渐渐地,古某变了样,老上访户不怎么上访了,脸上常常露出微笑。古某的心态也逐渐转变,生活开始充满阳光。 爱岗敬业,真抓实干 谭萍芝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在社区工作中倾注真情,且“乐在其中”。 这些年,她引导辖区内100多名在职党员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畅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让党员志愿服务直通车直接开到群众家中。针对社区老年人、重患病人、留守儿童多的实际,社区分层分类优化服务,组建“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爱老敬老”“文艺志愿”“医疗服务”等1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做到哪里有需要,党组织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党员就战斗在哪里。 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涉及面广,涉及单位多,人口复杂,但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法律宣传、科普知识等各项工作;能多方联系沟通,积极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她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既浓厚了节日的气氛,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架起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社区工作期间,谭萍芝与居民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社区成了她的家,她的心和居民融在了一起。她常说:“居民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自己的事儿再大也是小事。只要你心里装着居民,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居民就会拥护你、依赖你。” 社区有一户家庭,丈夫戒毒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妻子怀孕后家庭经济更加拮据。他觉得生活不公,进而愤世嫉俗。谭萍芝得知他家的情况后,经常去他家嘘寒问暖,主动帮他申请了低保救助,解决了他家的燃眉之急,并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走向社会重新就业,还帮他联系到某小区做保安。之后,仍经常到他家询问情况,进行帮扶慰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年来,她所在的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省、市级“无邪教创建示范社区”,市级“文明社区”,市级“巾帼文明岗”,市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她个人先后获评江西省“最美普查员”“最美信访干部”,萍乡市“最美萍乡人”“三八红旗手”“优秀志愿者”,经开区“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