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全市启动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我县把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全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以加快推进上栗县“文化名县”建设为重要抓手,健全组织强保障,加大投入强建设,严格管理强效能,狠抓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落实,全县文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群众文化品牌更加响亮,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目前,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机构有县级文化场馆3个(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3个,图书馆分馆177个。2018年以来,投入500万元对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让阅读成为习惯,打造“书香上栗”。全面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提升村(社区)农家书屋服务功能,构建布局完善、功能齐全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图书免费阅读服务网络。目前,已完成全县177个分馆的图书编目造册和上架,全县合计藏书32万余册,县、乡(镇)、村(社区)图书室实现了正常免费开放和节假日错 时开放。同时,为满足辖区群众阅读需求,每年投入30余万元图书经费,开展“你阅读·我买单”读书惠民活动,年受惠群众达15000余人。 让群众创造文化,打造“本土亮点”。2018年以来组织民间各艺术团体创作《桐木欢乐腰鼓》、《文明乡风拂金山》、《福田威风锣鼓》、《赤山渔鼓表演》等原创精品节目近80个,组织大型文化艺术体育活动23余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大地红之夏、大地红之歌公益性系列文艺演出等特色文化文艺活动,受惠群众达50万余人次,指导村(社区)自办文体活动2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实现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让传承更具活力,打造“文化名片”。先后有被誉为“中华一绝”的上栗傩舞传承人肖亦萍,民间传统舞蹈上栗牛带茶灯传承人谢传佑等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县烟花爆竹传统制作技艺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20年将完成花炮文化博览园建设,为打造上栗“花炮之源”文化名片打下夯实的基础。 我县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部示范区建设要求,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重点在管好用好现有设施,完善规章制度,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在建立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方面下功夫,全力构建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文化发展为全民、文化成果惠全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