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放育秧盘、填装基质、洒水、播种、覆土……小暑时节,走进上栗县桐木镇湖塘村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只见水稻育秧自动化流水线正开足马力紧张作业。短短10余秒钟,完成播种的育秧盘随即下线,被村民们整齐地叠放在一旁,进行暗化催芽,待出芽后再传送至厂外的机械化立体育秧床炼苗。 “现在,我们从播种育秧至稻谷归仓基本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如这条水稻育秧流水线,一天就能育300亩左右的秧苗,且只需要五六个人作业,省时、省力、省钱。”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祖权说,今年承包了约1300亩农田种植双季稻(再生稻),半个月后早稻就能收割。 在金山镇山口村,樟坊达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波正在开闸放水,旁边农田里有数名村民在进行常规机插秧育苗。“在这片农田,我们打算育秧25亩左右,这几天已经完成育秧16亩。”刘波说。 今年以来,上栗县坚持以实际行动扛起保障粮食安全责任,对标对表抓实水稻和杂粮生产,明确把种植双季稻县级奖补资金提档升级为350元/亩,规范高质量实施2.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或改造提升,因地制宜推进4092.27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大力推广应用新模式新技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县累计建成7个、有2.5万亩育秧能力的机械化育秧中心,培育种粮大户94户、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7家,为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我在周边3个村共承包1100亩农田种植双季稻。县、镇双季稻奖补资金加起来每亩有500元,而且这季早稻收成预计至少每亩500公斤,每亩还能赚两三百元。”看到长势喜人的早稻,刘波自信满满。截至目前,上栗县已完成早稻面积3.09万亩、中稻11.6万亩、制种面积7490亩,预计种植晚稻3万亩。(欧阳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