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走在村中,宽阔的道路、整齐的房屋、葱郁的树木,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让人心旷神怡。”说起村里的变化,萍乡市安源区丹江街联星村的村民赞不绝口。 近年来,丹江街坚持“党建+文明村”融合发展思路,结合当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探索“党建引领+红色传承+乡风培育”发展模式,建设文明新村,使丹江呈现新气象。 红色精神引领 厚植文明村风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坐落在安源煤矿西面的萍乡市安源区丹江街,是开国将军吴烈的故乡。吴烈从儿童团到矿工再到将军,经历了人生的苦与累、血与火的洗礼。如何让这段历史原汁原味、真正内化为鉴照过往的“活教材”。2021年,丹江街修缮了陈列馆,打造了吴烈将军广场。走进丹江街吴烈将军广场,将军的全身青铜雕塑庄严肃穆。在广场的长廊里介绍了吴将军的生平,他用光辉的一生谱写了名村的灿烂辉煌。同时,通过深挖红色故事、开展红色系列活动等举措丰富红色文化载体,搭建起有物可观的“原味课堂”,逐渐成为红色走读、红色研学、主题党日活动等红色教育阵地。 正如联星村党委书记陈新生所说,如今的联星村,从无人知晓的小乡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大课堂”,吸引了众多党员干部来这开展现场教学、革命故事情景再现和主题党日活动,最忙碌的时候,一天接待10余批、200余人次。 红色文化教化 培育淳朴民风 为推进移风易俗,联星村把乡村戏台改造成道德讲台,邀请道德模范代表、“五好家庭”代表、退役军人等讲述身边故事,营造了崇德尚善的氛围。村“两委”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编排成“三句半”,使理论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同时,坚持开展“每月一法”普法宣讲,紧紧围绕老年人关心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2024年以来,联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各类主题宣讲40余次,惠及群众800余人次,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深受群众好评。 了解到很多群众有读书需求不满后,丹江街联星村将原来的废旧房屋改建为图书屋,开设了“周末课堂”。图书屋由老党员义务管理,为村民提供近500册各类书籍的免费借阅服务,并为青少年儿童提供辅导。目前,“周末课堂”已开展20余场,受益群众达400余人次。“以前有点空闲时间,就爱打麻将。现在有图书屋和‘周末课堂’,来这里学习,受益匪浅。”村民贺兴国说道。如今的联星村,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注重环境卫生,共同维护着村庄的整洁与美观,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和谐的气息,每一栋房屋都洋溢着温暖的氛围,一个村风文明、民风淳朴、家风优良的新南头已悄然兴起。 红色故事示范 树立良好家风 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良好的家风,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为了传承优秀家庭文化,弘扬家庭美德,创建优秀的育人环境,让孩子们认识到家风的重要性,联星村还联合辖区学校开展了“传家训 立家规 扬家风”主题教育讲座。老党员江福星他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感人的家风故事讲得娓娓动听,不仅博得了台下学生的阵阵掌声,也全方位展现了中华传统家庭美德,生动诠释了好家庭、好家风对孩子成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文明传承的重要意义。 “每当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想起家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会把这种信仰传承给我的女儿儿子。”村民温胜发说道。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如今,联星村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红色文化氛围浓厚,村民们在实现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也收获了精神富足,脸上溢满获得感、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