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安源镇 查看内容

安源八旬老党员何正柏回忆:"解放军帮村里建夜校"

2019-8-14 14:46|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中国江西网

摘要: 现年85岁的安源区安源镇安源村老党员何正柏讲述1949年解放军扎营的相关故事  记者罗建华报道:“1949年7月23日,萍乡城解放,从此,我们老百姓翻身得解放。为了生计,我8岁到15岁时,就跟着村里的伙伴去挑煤,一直 ...
现年85岁的安源区安源镇安源村老党员何正柏讲述1949年解放军扎营的相关故事

  记者罗建华报道:“1949年7月23日,萍乡城解放,从此,我们老百姓翻身得解放。为了生计,我8岁到15岁时,就跟着村里的伙伴去挑煤,一直挑到萍乡解放才停止。1949年,解放军来了,我还给他们当过一回向导,他们帮助村里建设夜校,教育我们老百姓断文识字,老百姓的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结束了,共产党是我们老百姓的大救星!”现年85岁的安源区安源镇安源村老党员何正柏回忆那段峥嵘岁月时不胜感慨。

何正柏展示他当年用于推煤的土车

  何正柏介绍,1934年8月他出生在安源村一个贫困农民的家庭,因为家里没有田,他爸爸何开初常年累月给人家做泥工,每天可挣得2至3斤糙米,可是一年到头,却很难拿到应得的糙米和工钱,其妈妈带着他们兄妹几个讨过饭,“家里顿顿是蔬菜拌饭吃,菜里没有油水也没有盐,记得我妈妈把指甲大小的一块肥肉放在锅里蒸了几回,馋得我们兄弟几个直流口水!”

  “8岁那年,我每天凌晨2点就与伙伴们,摸黑磕磕碰碰走上几个小时来到紫家冲挑煤,一路挑到五陂镇长潭村,通过船运的方式运到湖南去,一天挑一趟,一个来回30里路远,要走6、7个小时,身高1米左右的我,用草绳捆着煤,一担大约有20斤,得到的工钱可换2斤大米,家里确实太穷了,买不起鞋子,下雪天,我们就打着赤脚去,当我们拿着2、3斤大米回来,我妈妈心痛得不得了,马上烧一锅开水来给我烫脚。1949年,我15岁,我穿着草鞋推着土车,可拖200斤煤,不论括风下雪,拖煤拖到萍乡西门货运站,一获得工钱,换些豆腐回家,我拖煤拖到萍乡解放,这当中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何正柏回忆。

  1949年6月,听说有解放军来了,何正柏好奇地跑了过去,到了三合桥,他看到3个穿黄色军装的解放军:一个营长、2个勤务兵,那个营长很礼貌地向何正柏招手,“小鬼,小鬼,快来,请带我们去见你们的保长,我们要这儿扎营!”何正柏高兴地回答,“好的,解放军叔叔!”他很光荣地把这3名解放军带到保长那儿。

 “大约有300多名解放军分3个地方集中驻扎在安源村,驻扎1个多月。他们的军纪很严密,操练时,战士们经常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经常组织宣传队进行政策宣传,还帮村里建设夜校,组织老百姓断文识字!”何正柏回忆,“我们家里比较狭窄,驻扎了3名解放军,一个是医院院长、另两个是医师,他们对我们一家特别友好,他们还经常给我们宣传,马上解放了,你们马上分田,你们的好日子来了!”

  “后来,我当了红农村儿童团团长,晚上,带领二、三十名儿童团团员,协助当地政府进行抓赌、维护社会治安等工作,1949年10月1日之前的那几天,我带领儿童团团员,打着铜锣通知群众参加安源区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庆祝解放的大会。”何正柏激动地说,“1949年10月1日上午,安源区在安源煤矿洗煤台举行了庆祝解放的大会,全区各界代表1000多人聚集在会场,大家打着旗子,高呼‘共产党万岁!’,齐声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庆祝仪式结束后,大家自发进行了盛大的游行,沿街的群众敲锣打鼓来欢迎!”

  “1951年,进行了土改。我家里分了4个人的田共计4亩,这个政策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当时一亩田产了600斤稻谷,农民到张公祠交公粮,排了2至3里的长队。1954年12月,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我当了初级社社长,为村里发展了200亩蔬菜,每天为安源煤矿供应2000来斤蔬菜,每年为当地食品公司供应200来头生猪,当时,我们这个村还算比较富裕。”

  何正柏回望起沧桑岁月,“我经历苦难,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时常教育后辈,铭记历史,更要感恩党、感恩这美好时代,坚定信心永远跟党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