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桥镇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聚焦民生需求,倾听民众心声、解决民众诉求,认真受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让群众于细微处感受到温暖。 修好“问题路”,畅通“民心路” 改造提升后的柏油路 平坦干净的柏油路面,崭新的标志标线……来到东桥镇茶红村,改造提升后的柏油路面貌焕然一新,道路功能和沿途环境实现大提升。说起改善后的变化,茶红村村民组长陈竹发高兴地说:“这条路硬化后变得很平整,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会踩到水坑,上山的路也硬化了、拓宽了,村民们以后出行方便多了,车辆也可以通行了,秋收也不耽搁拖拉机下地干活了……” 从一条条泥泞的乡间土路到水泥路、柏油路,从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灰到如今的通畅整洁连到家门口的通村公路,东桥镇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让一条条掩映在鲜花绿树中的农村公路,成为群众满意的致富路、幸福路。 丰富“夜生活”,点亮“夜文明” 村民文娱活动 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东桥镇的各个角落却热闹非凡。打球、跳广场舞、唱歌、健身、看露天电影……不再是以往晚饭后的单调与无聊。“以前晚上吃完饭没啥事干,就在家里看看手机,挺无聊的,现在有了专业老师的指导,我不仅学会了跳舞,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新加入东桥镇老体协广场舞队的邓阿姨说。 如今的东桥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及文体广场、公园、超市等居民喜爱的夜间游玩场所,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切入点,以“接地气、集人气、有生气”的服务方式,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夜活动”,凝聚起更有“烟火气”的乡村文明风尚,为居民们的夜生活注入了无限活力。 端上“铁饭碗”,铸就“甜生活” 员工在假发厂工作 走进东桥镇杨源村,就能发现很多村民聚在自家门口一边聊天,一边挑着假发网。“计件算薪、多劳多得,农活忙完了,就在自家院子里做假发,我上次拿的那批货,都快做完哩,时间很自由,年老年少都可干,一个月收入千把块钱,补贴家用。”61岁的戴中萍边说边低头忙活。据了解,杨源村假发厂目前已解决就业岗位近200个。 为进一步引导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破解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均、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农业种植企业季节性招工难等问题,东桥镇及时收集单位和家庭家政服务、卫生保洁、生活设施设备维修等用工需求,积极向有灵活务工需求的劳动力推荐,搭建供需对接交流平台。同时,零工市场还广泛收集当地建筑工地、农业基地、工程项目等用工信息,积极组织发动群众组团就近灵活就业增收。截至目前,脱贫户235人、监测户28人以及城镇低保户14人在家门口实现了灵活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