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湘东区山河秀丽、风光旖旎,深厚的历史底蕴交织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目前有34个非遗项目,其中市级7项、省级2项、国家级1项。每一项非遗都是湘东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记录了湘东人的生活变迁。近年来,湘东区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赋予非遗新的时代内涵,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PART.01 文脉赓续 焕“新”生 傩舞表演 在麻山少儿傩舞传承基地,麻山镇中心小学的傩舞“少年团”在教员文正发的指导下,头戴傩面具、身披彩衣,跳起傩舞,叉腰、转圈,表演动作有模有样。麻山镇中心小学已开设“傩文化”课程8年多,聘请当地傩文化传承人为校外教员,先后培养212位“小傩师”。傩舞传承基地麻山镇中心小学被列为全国民俗文化进校园示范基地,获评全国首批“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湘东是“傩文化之乡”,其傩面、傩舞、傩庙被公认为湘东历史文化的“三宝”。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湘东区不断加大非遗场所建设和非遗技艺培训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传承,让非遗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麻山有全市最古老的傩神庙,幸福村景区设立了傩园,校内也建立了傩文化陈列展示馆。傩舞、傩面具、傩器等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齐全,我们希望通过非遗技艺培训,让学生们能够了解接受傩文化,将傩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麻山镇中心小学校长文叶萍如是说。 麻山傩文化传承人文正发说:“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会倾尽全力把这门技艺无偿地传授给更多人,让更多的人来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 湘东区先后在麻山、排上、腊市等地建立少儿傩舞传承基地,培养了300余位傩舞苗子。组织少年傩舞团到全国各地表演,参加各种公益演出100余场次,今年还参加了江西省少儿非遗文化迎春晚会。 PART.02 文创赋能 蕴“薪”能 走进湘东镇江口艺术村三石竹艺博物馆,只见工匠们捏着直径不足1毫米的竹丝在瓷胎上专心致志地编织,精湛的手艺让人惊叹不已。 三石竹艺博物馆橱窗里陈列着很多竹编老物件,以及数百件三石竹艺出品的竹编和瓷胎竹编作品。众多游客或驻足观摩瓷胎竹编的编织过程,或认真端详产品、询问价格。 从“展品”变“产品”,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古朴精细的竹编与形态各异的瓷胎,在江西省手工竹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三石竹艺品牌创始人张三石的巧思下,开发出各种茶具、灯具等生活类的文创套装,产生了“1+1>2”的共振效应。 “我们制作的瓷胎竹编产品只使用竹材表面一层,纤维致密,进行特殊处理后能够耐干燥,不变形、不虫蛀,耐水可清洗。”张三石介绍说。瓷胎竹编是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编织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刀。 在腊市镇救塘村,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萍乡湘东傩面具代表性传承人彭国龙创办了傩面具雕刻厂,致力于家乡的傩面具工艺传承和传播。 “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傩雕师,除了要耐得住寂寞,还要大胆创新。”彭国龙说道。从2002年开始,彭国龙深入挖掘傩文化中的传统元素,创作时融入自己对傩文化的理解,结合萍乡湘东傩面具古朴浑厚的特点,同时融入其他地方傩面具夸张奇异、色彩亮丽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通常采用夸张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以刀代笔,使用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技法,展现面具人物的剽悍、刚烈和英气之美。 在东桥镇界头村,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湘东皮影戏第六代传承人丁武成立了雅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创作新的皮影戏作品的同时,还制作精美的皮影工艺品。 “我将皮影做成工艺品,使其换一种形式流传。”丁武说。他创办的公司是一家集演艺文化、工艺品生产销售、文艺演出策划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传播机构。 丁武曾登上央视综艺频道《黄金100秒》,其皮影戏作品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银奖、第三届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如今湘东界头皮影戏被纳入送文化下乡的重点项目。“群众喜欢、政府重视,我们有信心将皮影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丁武高兴地说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非二代”“传二代”挑起大梁,以坚守与创新浇灌着新时代非遗发展之花,让古老的艺术盛开在新时代的田野上。彭国龙所创作的雕刻作品已经销往国内外市场;张三石的竹编手工艺品成为线上线下热销产品,他还手把手地为本地村民传授瓷胎竹编指尖技艺,培养吸纳了30余名村民在竹艺中心工作,熟练工每人每年可增收5万元;丁武的皮影戏在全国各地演出,其制作的皮影工艺品深受群众喜爱…… PART.03 文旅相融 谱“兴”曲 江口村风景美如画 从湘东城区沿着省道S533前行10多分钟,一座依山傍水、古色古香的村庄映入眼帘,村口巨石上“江口村”三个大字特别醒目。江口村作为将非遗与研学旅游、艺术馆打造等相结合的新景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非遗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宝贵资源。近年来,湘东大力打造“湘东做东”区域品牌,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一系列“非遗+研学”“非遗+节庆”“非遗+特色小镇”等融合途径和模式应运而生。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湘东在江口艺术村、麻山幸福村举办了民俗表演、非遗展示、非遗美食等集中宣传展示活动。50余家老字号、非遗工坊等参加现场展销,两天时间吸引了5万余人次参与活动。 江口“零799”艺术区内,皮影、剪纸、版画、农民画展示颇具特色,萍乡扎鱼、横岗盐果子等美食琳琅满目,互动区为游客提供制作体验;麻山幸福村傩园内,傩舞表演古朴神秘,傩文化展厅可全方位窥探湘东傩文化之神韵,现场还可以观摩傩面具雕刻、进行VR体验……不仅让游客领略到了湘东的非遗之美,而且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扶持培育地方民俗文化品牌,让非遗元素融入文旅及节庆活动,给乡村振兴注入了巨大潜力。3月的东桥油菜花节,以东桥镇特色建筑“文昌阁”、历史记忆“传经第”和“帝师”文化底蕴为依托,设置了“六艺打卡”互动游戏,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融入游戏,让传统文化以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回归”;5月的白竺桐花节,举办了“寻味白竺”厨艺大赛、“桐”制漆扇等传统美食及手工活动。零距离体验非遗“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的魅力,“湘东做东”区域品牌全面打响,湘东“文里文气”的城市气质愈发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