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芦溪县 查看内容

【幸福芦溪 服务民生】提升服务水平 推动教育体育事业发展

2024-10-12 09:05|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编者按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近年来,芦溪县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持续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百姓最为关心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 ...

编者按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近年来,芦溪县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持续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百姓最为关心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文化服务保障等方面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芦溪县融媒体中心特推出《幸福芦溪·服务民生》专栏,深入挖掘、全面展现芦溪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不懈努力的点点滴滴,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身边的变化,触摸到生活的温度。敬请关注。

第四期

提升服务水平

推动教育体育事业发展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均衡平等共享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县教育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教育、体育服务管理能力,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构建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体系

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规划网点布局。按照兜住底线原则,大力发展公办园,采取“建一批标准园、扩一批村级园、关一批作坊园”的思路,对县、乡、村幼儿园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布局,优先建设乡镇中心园、优先在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行政村建设村级公办园。新建项目实行县领导挂点督导制。近年来,累计投入8.6亿元用于公办园项目建设,新建的乡村幼儿园项目均由县委常委挂点督导,切实解决乡镇公办园征地、拆迁等实际难题。全县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从10%提高到了85.5%。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在落实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每生每年600元的基础上,每年额外投入3500万元以上支持公办园“保安全、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大力支持民办园普惠发展。在落实普惠性民办园每生每年200元的财政补助基础上,对足额足项为教职工缴纳“五险一金”的普惠性民办园,额外给予500元/人/月的综合奖补。稳妥推进小区配套园和无证民办园治理。经过治理,4所小区配套园,2所办成公办园,2所办成了普惠民办园;无证民办园全部清退。改革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了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将村镇幼儿园从中小学独立出来,实现了“园舍独立、经费独立、人员独立、管理独立”,乡镇中心园成为法人单位,统管区域内村级园和民办园。

二、健全资助政策减轻家庭负担 

县教育局不断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对城乡义务教育(含民办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标准按照中央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免费教科书资金,国家规定课程由中央全额承担,地方课程由选定课程的同级政府承担。2023年春季学期起,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72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940元。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3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继续落实好农村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政策,以及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标准补助公用经费。2024年春季学期起,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年6500元提高至7000元。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小学每生每年1250元、初中每生每年1500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标准:小学每生每年625元,初中每生每年750元。

稳步推进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加强政策宣传和服务提效,着力保障经济困难学生走稳求学路。近年来,资助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幼儿3846人,资助金额234.725万元。补助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5374人,补助金额2651万余元。累计资助普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709人,资助金额670.9万元,资助高考入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05人,资助金额252.5万元,资助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72人,资助金额77.2万元。县教育局累计为2917名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总计发放贷款金额3057.3万元。实施首贷“线下办理”和续贷申请“线上办理”模式,提高办理效率,确保所有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都能够在当天得到及时办理。

三、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县教育局不断探索运营管理的新模式,推动健身设施开放,全力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始终确保公益属性。县体育中心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大众开放,每年开放不少于330天,每周开放不少于35个小时。其中,县体育中心篮球馆、综合馆、五人制足球场全面免费向群众开放,游泳馆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始终倡导公益服务。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成立了11个群众性体育组织,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251人,协助做好社会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在组织社区体育活动、指导科学健身方面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始终落实分层管理。坚持“谁申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原则,由政府投资的,由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镇负责管理;社会力量投资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由法人代表负责管理。各设施场馆均建立健全了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维修和保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