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茜报道:“李主席又来了!”这是工作人员每次和李战明到石板村时最常听到的话。李战明是萍乡市安源镇人大主席,是石板村脱贫攻坚战区指挥长。 石板村当时是“老大难”村,位于城郊接合部,毗邻工业园,历史遗留问题繁杂,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沙场点兵,何人为帅?”李战明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上火线”“无须扬鞭自奋蹄”。 ![]() 李战明(右) 建强好班子,做给群众看 以前,石板村是远近闻名的软弱涣散党组织,村干部缺想法、缺干劲,群众不支持、不买账。 “堡垒从内部巩固,旗帜从内心树立。”李战明帮助理顺村“两委”工作,全面推行战区责任制,形成“指挥长负总责、副指挥长分组包保负责、包组干部组内负责”的工作指挥机制,扭转石板村“软弱散”的工作局面。 李战明总是带头到扶贫最前线开展工作,实地走访调研,掌握全村基础“弱点”、发现攻坚“难点”、找准扶贫“痛点”。 李战明团结带领班子和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让贫困户应享尽享政策红利,一项不落、一户不掉。农村安全饮水、村小和幼儿园、卫生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一项项由蓝图变为现实。 正是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以上率下的工作态度,激励着石板村战区全体干部奋战在田间地头,奋战在农家院落。 从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明显,到现在“两委”班子团结,敢于担当,积极主动带头引领作用;从村民心里没有主心骨,到如今村干部事事为村民着想,威望高、受欢迎……这一切的改变,已然让石板村从软弱涣散党组织跨进了作用发挥“好”、工作落实“快”、战斗能力“强”的先进村行列。 ![]() 选准好路子,帮助群众赚 真扶贫,扶真贫,可不是给贫困户发钱那么简单。贫有百种,困有千样,每一项政策要落实、惠及贫困户,更重要地是要多帮贫困群众找穷根、想出路,李战明找准抓实发展村集体经济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着力点。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石板村土地紧张、无特色农业,怎么办? 李战明将主意打到了“阳光”上,一块块深蓝色的光伏太阳能板安装在工业园生产车间屋顶上,村级一期光伏扶贫项目已正式并网发电,结束了石板村多年来零集体收入的历史,让贫困户“分红”有了保障,二期光伏扶贫项目也在计划中。“阳光”财富做到“一子落而满盘活”。 思路一变天地宽。日前,备受全区关注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在石板村开工。这块建设标准厂房的土地是工业园补偿石板村的置换土地,起初村民说卖了地换成钱发给大家,但李战明却认为,卖土地是眼前利益,把土地都卖光了最后什么都没有了。于是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最后决定以镇、村合作的形式将土地用于建设电子产业园,建成后,村里将拥有1栋标准化厂房,可长期获得租金和税收。 盘活村闲置资产,将老石板小学进行改造,打造成村总部经济大楼;依托紧靠工业园区区位优势,由村“两委”牵头,组织成立运输、建筑、清洁保洁等队伍或合作社,实现村民和集体“双增收”;打造精品村庄,构建消费型生态旅游乡村……立足石板禀赋,李战明为石板村勾勒出一幅产强景美促农增收的美图。 扶志换脑子,带着群众干 只要群众思想通、劲头足,脱贫致富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迈不过的坎。李战明认为扶贫不能“干部干群众看”,要致力于让干群同台唱好“扶贫脱贫”戏。 扶贫扶志气,他认真反思以往扶贫送“资金+物资+低保”的做法,注重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李战明在石板村率先探索推行了“积分制”考核管理模式,每个网格安排1至2户贫困户,切实当好政策的“宣传员”、不良行为的“劝导员”以及收集信息的“情报员”,有效服务村环境治理、文明创建、计划生育、综治信访等各项工作,进行积分制管理,按照得分多少,相应享受村扶贫项目的“分红”。 他在石板村率先召开脱贫光荣户表彰会,树立脱贫光荣导向,先后涌现出了自主创业养龙虾的刘永萍和自主创业做包子的宋春香以及贫困户变身村干部的刘富林等一批靠勤劳脱贫的典型。他在石板村举办“小手牵大手共创秀美村庄”活动,组织小学生在老党员的带领下对村里每家每户环境卫生进行评分并公示检查情况……如今,村民们发生巨大变化,由过去懒得收拾、日子凑合,到爱美变美,再到主动脱贫、渴望致富。 爱一方润土,守一份初心。身为人大代表、人大主席,李战明切实践行着“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如今的石板村,班子更强了,路子更宽了,村民更美了,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