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从省政府残工委传来喜讯, 我区的 萍乡市下埠陶瓷福利有限公司 获“全省助残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荣誉背后 是公司对“让每一名残疾人都充满阳光” 理念的坚持, 对残疾人事业的努力付出。 接下来, 小湘带大家走进这家公司, 一起去揭秘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故事~ 萍乡市下埠陶瓷福利有限公司 萍乡市下埠陶瓷福利有限公司创办于1967年,注册资金2680万元,厂区总面积2.7万平方米。主要生产瓷环、瓷球、过滤板、陶瓷托辊等系列水处理环保材料产品。公司生产工艺不复杂,适用于残疾职工上岗生产。2018年,公司实现生产总值2500多万元,完成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缴纳税收308.54万元,发放职工工资240万元,缴纳残疾人保险费54.7万元。 公司董事长欧阳桂亮是一名残疾人士。4岁那年,他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肢体缺陷给他的人生征途带来了磨难,却也激发了他想要谋事创业的勇气和力量。他努力工作,一路艰辛,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企业负责人,他的人生轨迹和创业经历,让他深深感受到,残疾人生活不易,必须创造条件让他们自立自强,使每一名残疾人都有获得感、幸福感。这些想法最终都化成实际行动,成为了扶残助残连绵不断的动力。 让每名残疾人都能自我谋生 20多年来,公司坚持安置残疾人就业,目前,公司现有的80名职工中,残疾职工就占了一半多。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安排和方便残疾人就近就业,公司深入农村残疾人家里了解情况,对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均优先安排到公司工作。 公司在安排残疾职工工作岗位时,总是考虑安全等因素,尽量给他们安排相适应的工种。为了方便与聋哑职工交流、沟通,向他们宣传安全生产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安全生产规程,公司相关管理人员还特地学习并掌握了手语。 职工胡自菊说:“之前在外找工作,我到处碰壁。现在福利公司工作,我找到了自信,心情也变得更好了。” 让每名残疾人都能获得更多福利 ▲公司走访慰问困难职工 为让残疾职工能够更加自信地、独立地生活。公司在残疾职工待遇上与其他职工一视同仁,并保证他们的工资高于湘东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残疾职工年收入平均达到2.5万元。每年,公司都会给职工安排一次健康体检,并多次组织他们到毛主席故居、孽龙洞、凯丰故居等地参观游玩,让他们放松心情,劳逸结合。 公司还特别关心残疾职工的家庭状况,并坚持上门“家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职工赖爱宜夫妻双双残疾,家中母亲年老体弱,稚子才8岁,日子过得十分拮据。欧阳桂亮知悉情况,当即拿出自己的工资来扶助他们。职工王智根和王智海兄弟俩都是聋哑人,欧阳桂亮牵线搭桥,帮助王智根找到“意中人”,现在王智根夫妻俩都在公司工作,家庭非常和谐。 让每名残疾人都能脱贫解困 ▲扶贫车间 ▲公司召开支部会议讨论资助谭春发家庭事宜 公司还成立了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公司吸收了欧阳高萍、黄军、胡小峰、邬敬军等6名贫困残疾人在公司瓷环车间上岗就业,让他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职工胡小峰说:“我没有一技之长,工作不好找。现在好了,公司安排我工作,每个月不仅有固定收入,过三节还有福利。” 同时,公司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组织党员慰问残疾职工和贫困户。下埠镇潭塘村谭春发、杨燕萍是残疾夫妇,其女儿在哈尔滨读大学,妻子患病在家,全靠谭春发微薄的收入维持家计。公司党员们了解这一情况后,自发资助谭春发女儿在校期间的生活费,为了方便其女儿读书,大家还筹钱帮她买了笔记本电脑。 让每名残疾人都能身心健康 为让社会更加了解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参与扶残、助残行动,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和环境,让残疾人士身心都更加健康,2018年8月,公司在区残联和下埠镇政府的指导下,面向全区广大残疾人士,举办了一场以“康复健身、展示风采、促进融合、共奔小康”为主题的“残疾人健身周”活动,号召全区残疾人朋友勇敢面对现实,朝气蓬勃地生活。活动设有健步走、轮椅赛、跳绳、乒乓球、羽毛球等丰富多彩的残疾人健身项目,来自全区的200多名残疾人朋友参加了活动。活动中,公司还请来区里的健身指导员,现场讲解健身知识,普及健身理念,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和残疾预防知识。 一位参加活动的残疾朋友说:“平时一个人在家很少进行体育锻炼,我是第一次参加残疾预防和健身周活动。这里气氛很活跃,环境很舒适,而且有机会和全区的同伴们聚在一起开展集体活动,真是太开心了。今后我们要经常加强体育锻炼,康复身体。” 2018年10月,市里举办残疾人运动会,公司积极组织残疾职工王智根、李德飞、董丁杨参加。欧阳桂亮说:“我们鼓励和支持残疾职工多参加各类健身活动,让他们更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他们心里更加敞亮、没有失落感,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