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芦溪县 查看内容

12.5国际志愿者日丨用爱点亮“杜鹃花小屋”:守护留守困境儿童成长之路

2024-12-7 20:07|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在芦溪县南坑镇窑下村,这个地处偏远的萍乡乡村,有一位身残志坚的青年胡启初。2012 年,他留意到村里的一个揪心现象: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孩子们只能与祖辈相伴,周末时光常常无处可依,甚至有孩子因缺乏监管而遭 ...

在芦溪县南坑镇窑下村,这个地处偏远的萍乡乡村,有一位身残志坚的青年胡启初。2012 年,他留意到村里的一个揪心现象: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孩子们只能与祖辈相伴,周末时光常常无处可依,甚至有孩子因缺乏监管而遭遇意外。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港湾,胡启初决定在窑下村幼儿园的闲置教室中,打造一间“守望之家”。这个想法得到了村委的大力支持,萍乡市启初关爱志愿者协会的前身就此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关爱,2014 年,萍乡市启初关爱志愿者协会正式注册成立。协会通过深入萍乡市各县区偏远农村的走访调研发现,超 60%的留守儿童面临亲情缺失、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关怀不足等问题。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杜鹃花小屋”项目应运而生。在“杜鹃花小屋”建立初期,协会便挑选优秀的巾帼志愿者担任每个“杜鹃花小屋”负责人。协会注重培养巾帼志愿者的力量,带动“杜鹃花小屋”的发展。在“萍乡市三八红旗手张珂”、“萍乡市十佳巾帼志愿者蔡玉萍”等巾帼志愿者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志愿者加入队伍。如今,协会已成功建立 11 个“杜鹃花小屋”每个小屋的负责人都是巾帼志愿者,小屋分布于萍乡市三县两区,志愿者队伍也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壮大到 800 余人,其中480人为巾帼志愿者。

打造温馨学习家园

协会以“杜鹃花小屋”为依托,将乡村小学或幼儿园的空置校舍以及村委会打造成孩子们的活动阵地,选址皆兼顾交通便利与安全性。每间小屋都精心规划,设有教室、阅读室和心理活动室,以满足孩子们的多元需求。

在每个“杜鹃花小屋”活动点设立前,协会都会安排专人带领志愿者深入活动点周边 2 - 5 个村庄进行家访,同时结合村委推荐,精准发掘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并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设特长班,如书法、葫芦丝、绘画、面塑等。协会还聘请优秀的专业课老师进行授课,保证留守儿童的授课质量。“杜鹃花小屋”活动点自建立起,每个小屋都由1名巾帼志愿者担任小屋的负责人(也是小屋“家长”),负责管理小屋,保持小屋每周正常开展活动,巾帼志愿者们就像孩子们的“妈妈”,可以及时发现孩子需要的情感支持和困难需求。“杜鹃花小屋”活动点的开设解决了农村学校兴趣特长课程资源缺乏的问题,也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周末节假日无处可去,无事可做的问题。至今,已有 500余名孩子在小屋中学习特长。截止今年有89 名留守儿童通过书法学习考取了等级证书。

构建多元教育体系

除教授孩子们特长兴趣之外,每个杜鹃花小屋还为留守孩子提供课业辅导、亲情陪伴、游戏拓展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团队中既有专业教师,也有小屋长大的正在读大学的志愿者们。他们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学业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辅导计划。每年暑期在张珂、郑玉林、刘好好、朱婉珍等巾帼志愿者的组织下,专门为孩子们开展暑期课业辅导课程。除周末时间,每个“杜鹃花小屋”也会在一些节假日,专门定制一些活动,来陪伴孩子们度过节日。或通过小屋举办的一些比赛和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自主、自信的能力。协会的巾帼志愿者刘笑和蔡玉萍是两位厨艺都非常好的志愿者,每年中秋节和冬至时期她们两都会带领其他巾帼志愿者来到小屋带着孩子们或包饺子或做月饼。在这些巾帼志愿者的努力下,孩子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关爱,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同时,小屋还积极与学校和家长沟通合作,定期反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形成教育合力。在过去的一年里,志愿者们为孩子们提供了超过2000小时服务,包括特长兴趣班的开展以及课业辅导活动,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与社交能力。

编织心灵温暖港湾

“杜鹃花小屋”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通过邀请一些心理专业方面的老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孩子和家长一起参加,向孩子们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家长学会如何更好关心关爱孩子,也让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变化。对于一些特殊家庭背景或经历重大变故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建立专门的心理档案,长期跟踪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同时链接社会爱心人士或者企业一对一对她们进行帮扶。

拓展实践活动平台

“杜鹃花小屋”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带孩子们走出乡村,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见识。例如,组织孩子们参观萍乡市博物馆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走进萍乡市科技馆,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还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等,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坚韧品质。在湘东区一次农业科技公司的参观和实践中,孩子们通过了解农业科技的发展,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农业基地通过挖土豆实践活动,学会团队协作和懂得劳动的艰辛和不易,有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杜鹃花小屋”的反哺与传承

12年来“杜鹃花小屋”的长尾效应让许多孩子从小屋出来又再次回到“杜鹃花小屋”或担任支教老师,或成为青年志愿者,完成爱的反哺与传承。协会妇联主席张珂,从小就在“杜鹃花小屋”学习特长兴趣,书法课的学习和志愿者的陪伴激发了她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志愿的信念也在她心里扎了根,高中开始张珂便注册了协会会员,成为一名巾帼志愿者,节假日便来到杜鹃花小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学时期她还经常参加学校的三下乡活动,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教师,同时她也回到了“杜鹃花小屋”成为一名支教老师,教授孩子们书法,也给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继续陪伴这些像她一样留守的孩子,今年的暑假她牺牲自己整整一个月的暑期假期时间,在“杜鹃花小屋”的暑期托管班给孩子们上课,为他们制定暑期托管班学习计划和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和手工活动,孩子们特别喜欢张珂老师的课,也特别喜欢张珂老师讲述她小时候在小屋学习和活动的趣事,张珂老师的经历也让许多孩子的梦想在心里萌芽。

“杜鹃花小屋”项目除固定开展特长班,还先后开展了安全进校园、木偶剧巡演、高考护航、留守儿童游萍城、留守儿童夏令营、温暖包发放、爱心义演等志愿活动超过700场,志愿者参与超过1万人次,受益青少年超过3万人次。协会志愿者工时总共45858小时。项目的实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江西卫视、江西日报等媒体多次深入采访报道。项目也获得了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奖、“江西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江西省好人帮好人系列活动优秀公益组织”等荣誉称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