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湘东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多措并举推行秸秆综合利用。2024年,湘东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69%。 制订实施方案,加强政策扶持。湘东区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2024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达14.71万吨,可收集秸秆资源量11.23万吨。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源量,该区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路径,编制了《湘东区2024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申报实施方案》,积极申报并成功获批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试点县,获得341万元项目资金。通过遴选实施主体、召开工作部署会和技术培训会等措施,迅速推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落地实施。出台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并明确奖补标准,对秸秆粉碎还田利用、秸秆离田收储与利用、秸秆收储大棚及厂房建设等进行政策扶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家喻户晓。 完善收储体系,促进产业发展。湘东区建立完备的农作物秸秆收集体系,收储的秸秆根据种类特性进行“五化”利用,推动形成了秸秆肥料化为主,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齐头并进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确保秸秆从田间到车间的顺畅流通。通过项目带动,培育了江西京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萍乡市常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为企业配备秸秆收储厂房、秸秆收储运加工机械设备,增强其经营能力。推广“秸—秧盘—肥”“秸—饲—肥”等循环利用技术,利用秸秆生产育秧基质、生物质成型燃料、有机肥、青贮饲料等,年处理各类农作物秸秆4600吨以上,产值达1500万元以上。因地制宜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收储运体系,将原来分散的农户点串成线、线组成面,实行打捆、收集、运输、出售一条龙服务,全年秸秆收储运能力达到4.5万吨。 推进综合利用,农业增产显著。湘东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成功实践,让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2024年,湘东区建设5个千亩秸秆切碎直接还田快速腐解技术示范点,示范带动水稻秸秆直接还田面积12万亩以上,秸秆收储运、土地旋耕带动了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新培育参与秸秆收储运的合作社6家。种植大户高洪优说:“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撒施石灰后还可以降解土壤中残留的农药和重金属,田间病虫明显减少了,肥料投入减少20元/亩,增产粮食20公斤/亩。”(梁敏 邱吟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