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秉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整合公共文化阵地资源,吸引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共享文明实践成果,优秀文明实践阵地不断涌现,共建成省级五星级文明实践中心1个、五星级文明实践所、站16个、四星级文明实践所、站52个。 汇聚榜样力量,彰显典型担当。为更好发挥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示范引领作用,“文明萍乡”特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星级巡礼”栏目,集中展示我市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优秀经验做法,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生活走进心坎,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 省级五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桐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桐木镇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西北部,赣湘两省交界处,全镇总面积约10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万人。近年来,桐木镇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目标定位,以“建、用、管、活、强”五字工作思路为核心,围绕“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主题,精细管理阵地、打造特色品牌、深化实践内涵,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化惠民、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筑牢文明实践“前沿阵地” 构建服务新格局 整合资源,打造共建共享“同心圆”。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整合学校、红色文化馆、烈士陵园、文体广场等阵地资源,构建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中心,辐射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三级服务网络,实现阵地资源高效利用,形成全域覆盖的文明实践“同心圆”。 加强联动,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创新“骨干+招募”文明实践服务模式,每月常态化招募文明实践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送技下乡、打非治违、交通劝导、帮扶关爱、人居环境整治等针对性服务,全年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900余次,实现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让文明实践触手可及。 汇聚力量,壮大文明实践队伍。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用,发动基层党员干部、民间能人、退伍老兵等500余人,组建114支文明实践服务队。通过群众填写、实地摸排等方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文明实践,推动服务力量从“带头干”向“合力干”转变。 奏响文明实践“动听乐章”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党建引领,让旗帜“飘”起来。桐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始终坚持以“党建+文明实践”为引领,镇党委书记和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带头组建由800多名党员参加的文明实践先锋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身边,广泛开展“文艺演出”“矛盾纠纷调解”“爱心理发”“环境整治”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确保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理论宣讲,让政策“实”起来。整合宣讲力量,通过老师授课、大喇叭广播、“群众贴心人”理论宣讲“五进”活动、庭院会、板凳会等形式,以“讲+演+问”嵌入式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防电信诈骗、打击非法生产、惠民利民等“大政策”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和“小文艺”。年均开展理论宣讲近300场次,覆盖群众3万余人次,让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 品牌活动,让文化“亮”起来。依托红军文化、革命先辈事迹,策划红色微党课、端午民俗课、讲述桐木红色故事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国庆篮球赛”“关爱一老一小”等50多场品牌文化活动项目,引导群众在参与中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 探索文明实践“创新路径” 厚植文明新风尚 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突出群众主体作用,积极指导各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对村民的婚丧嫁娶等事宜进行服务引导,因村施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组织青年联谊、文艺下乡等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改变观念、提高认识,为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 道德引领,树立榜样力量。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学雷锋标兵”等评选活动,常态化更新“道德红黑榜”。近年来,全镇涌现“中国好人”3名、全省婚事新办“好公婆”1户,“萍乡好人”15名,市道德模范2名,“上栗好人”30名等先进典型,以榜样力量带动文明新风尚。 制度创新,赋能基层治理。探索“文明实践常态化+基层治理网络化”路径,加快文明实践阵地与网格化管理中心融合建设。构建基层治理“行业矩阵”,将精神文明建设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116名网格员不仅是信息采集员,更成为文明实践的“流动宣传站”和基层矛盾的“一线调解员”,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动”起来、“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