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桐木镇 查看内容

扎根乡野的老党员——杨坊村第一书记欧阳海龙

2025-7-3 11:28|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在桐木镇杨坊村的阡陌小路上,村民常常遇见那个熟悉的身影:黝黑的脸庞上总带着腼腆笑容,手里拿着一本写满民情的笔记本,一双皮鞋沾了些许泥泞,这便是杨坊村第一书记——欧阳海龙。自2017年至今,从雅溪村到杨坊村 ...

在桐木镇杨坊村的阡陌小路上,村民常常遇见那个熟悉的身影:黝黑的脸庞上总带着腼腆笑容,手里拿着一本写满民情的笔记本,一双皮鞋沾了些许泥泞,这便是杨坊村第一书记——欧阳海龙。自2017年至今,从雅溪村到杨坊村,八载光阴流转,他始终如一地扎根在泥土深处,成为村民最信赖的“贴心人”。

在欧阳海龙心中,困难群众的冷暖始终是头等大事。他深知“授人以渔”的珍贵,积极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困难村民搭建就业桥梁。杨坊村村民老黎患有慢性病,家里小孩多,无法外出务工,欧阳海龙多方奔走,为他争取到村保洁的公益性岗位,老黎不仅获得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庭,一家人的生活明显改善。

“多亏了阳书记,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老黎充满感激地说道。杨坊村类似老黎家的村民还有9户,在欧阳海龙的努力下,他们家都最少有1人有了稳定工作,生活又有了盼头。杨坊村42户脱贫户头中,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有80余人,今年,他们的整体就业率达到了95%,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

而对于劳动力不足的家庭,欧阳海龙则用心托底,让政策之光穿透困境。在杨坊驻村的四年间,他遍访1500余户农户,认真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和收支情况,为30余户脱贫家庭申请继续享受低保救助,兜牢生活保障;指导40余名村民办理了慢性病卡,进一步享受到医疗服务政策;为40余名在校困难学生申请到“雨露计划”等教育补助,通过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欧阳海龙的脚步遍及村组角落,将“精准帮扶”四字落到了村民心坎上,让“第一书记”这个称谓在村民心中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除了履行第一书记的职责,欧阳海龙更是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所肩负的责任,入党二十多年来,他始终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去年春季,桐木镇遭遇强降雨突袭,在防汛一线,欧阳海龙昼夜奔忙,带领村两委干部细致排查6处河道坑塘、3处排水渠等隐患点,撑起一把坚实的“守护伞”。在发现杨坊村9组和聚堂出现了滑坡后,欧阳海龙组织周围村民趁着雨停间隙,争分夺秒地清运土石、设置警戒,防止周边村民路过滑坡点时出现危险。

“老叶,快收拾东西转移,生命安全最要紧!”发现荣子冲老叶家有被雨水冲塌的风险时,欧阳海龙又急匆匆地跑来劝老叶搬家。老叶年纪大了,本就腿脚不便,听闻汛情严峻更是一下子手足无措。欧阳海龙便搀扶着他出了家门,一路上对老叶耐心开导:“别担心,你先到亲戚家住一晚,其他事儿我们都会帮忙。”说着便将他送到附近的亲人家中暂住,然后又赶往下一户村民家中……

大雨过后,欧阳海龙将杨坊村9组和聚堂滑坡点上报,争取到了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看着厚实的混凝土堤坝一点一点建设起来,村民们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也跟着节节攀升。而欧阳海龙为推进乡村振兴、改善村民生活所做的工作远不止于此。他争取到新农村建设项目,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让村民们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他挨家挨户上门,推进改厕工作、推动“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他还指导村民发展家庭产业,帮助群众增收。

曾大姐是杨坊村一位脱贫村民,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且要照顾家庭,她没有外出务工,而是在家种了点菜,养了一些羊。欧阳海龙了解情况后,主动咨询养殖行业专家,为曾大姐解决了许多养殖方面的难题,还帮她多方宣传、拓展销路,曾大姐的羊群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在栏数量已经达到80余只。除曾大姐以外,欧阳海龙还指导、帮助其他村民养鱼、蜂、猪以及种植蔬菜,带领村民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海龙书记来了以后,为我们办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每当村民提起欧阳海龙,无不交口称赞。而面对赞誉,这位朴实的第一书记只是腼腆地摆摆手:“我只是尽自己所能,村上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党员的奉献,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这平凡而坚韧的身影,正是无数躬耕于阡陌之间的驻村干部缩影,他们以泥土为纸、汗水为墨,在广袤乡野间书写着时代最深情的注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