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桐木镇 查看内容

“小潘书记”的湖塘情缘

2025-7-12 07:54|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曾大哥,这些牛养得真壮!”近日,在上栗县井坡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牛棚里,“小潘书记”潘久荣弯下腰,仔细打量着。村民曾淼乐呵呵地指着前方的育肥牛:“小潘书记,你看这头大的,至少有1300斤!”两人聊行情、谈养殖 ...

“曾大哥,这些牛养得真壮!”近日,在上栗县井坡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牛棚里,“小潘书记”潘久荣弯下腰,仔细打量着。村民曾淼乐呵呵地指着前方的育肥牛:“小潘书记,你看这头大的,至少有1300斤!”两人聊行情、谈养殖,熟络得就像多年的老友。

乡亲们口中的“小潘书记”,是江西省发改委评审中心派驻湖塘村的第一书记潘久荣。38岁的他,是怎么从“省里来的干部”,一步步走进村民心里,成了大家的贴心人?答案,就印在他沾满泥土的鞋上,刻在他走过的田间地头。


知心:乡亲的冷暖,就是他的牵挂


初到湖塘,潘久荣也经历过“水土不服”。但他没把自己当外人,一头扎进村里,摸村情、访民情,政策文件翻得卷了边,重点人群的情况记得门儿清。“每月走访监测户,每季看望脱贫户,这是我给自己定的铁规矩。”潘久荣说。每次上门,他都提前做足功课,穿着朴素,揣着笔记本,实实在在去听、去看、去帮。

好政策,讲不明白就成了“空头支票”。走访时,他一边细问细记乡亲们的难处和期盼,一边掰开了揉碎了讲解低保、医保、教育这些帮扶政策。哪家有困难,他就想办法:曾凡仕的妻子在就近的花炮厂找到了活计;曾凡亮家新添了低保名额;曾兰花家就读初三的女儿,也在他协调下重返校园,顺利参加了中考……一桩桩揪心事,他都记在心上、跑在腿上。



贴心:乡亲的烦忧,就是他的奔忙


湖塘村工商业兴旺,但农田水利、交通道路这些“里子”工程,欠账还不少。“乡亲们盼啥,咱就干啥!”面对大家的急难愁盼,潘久荣当起了“跑项专员”,在市县农业、水利、发改等部门的门里门外,不知跑了多少趟。

农田“喊渴”?他多方奔走,终于引来了“活水”,解决了全村九成农田的灌溉难题。河道堵了?清!道路难行?修!排涝不畅?建!……驻村一年多,他先后为湖塘村跑来了灾后应急恢复、再生水资源化利用、西边山洪患治理等11个民生项目,落实资金480余万元。

“今年,村里马上要搞人居环境整治,还要打通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潘久荣说道。看着村庄一天一个样,乡亲们打心眼里为“小潘书记”竖起了大拇指。



带头:增收的路子,就是他的责任

强村富民,根基才牢。“搞产业,得接湖塘的地气,强链条、补短板、延增值,更要让乡亲们当‘主人翁’。”说起如何用好产业帮扶资金,潘久荣思路清晰。他积极探索“村民控股+村集体持股”的模式,努力让乡亲和村集体实现“双增收”。

支持绿丰农业、井坡肉牛养殖,增收1.4万元;用68万元产业资金建起农产品包装生产线,增收8万元;盘活闲置房屋,增收2.3万元……一笔笔账算下来,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69万元。

“有付出,就有收获。”回望驻村的日子,潘久荣感慨,“看到脱贫户、监测户的日子越过越好,一个个惠民工程从申报变成现实,得到乡亲们的认可,这心里头,就特别踏实,特别有劲儿。”

潘久荣的脚步,从未停歇。炎炎夏日,他依然奔波在湖塘的村组院落、田间地头,和乡亲们一道,用汗水和智慧,把日子酿得越来越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