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永忠 石雪春 在安源区青山镇青山村有一位年轻的“第一书记”——戴维阳,他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吃苦肯干,一心一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受到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 7月上旬,连日的瓢泼大雨,造成山体滑坡、山洪暴发,河塘水位急剧上升,冲毁庄稼,危及村民住房及人身安全。戴维阳把村民的安危摆在首位,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分组定点查看灾情,另一方面自己带领青年党员和民兵突击队奔赴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抢险救灾。 戴维阳家住东门小桥背,那里是城区的内涝点,他多次接到家人电话,告之家里被水围困。电话里4岁的女儿一直哭喊着要爸爸,但戴维阳却无法赶回,只能在电话里安慰,后来是消防战士将其全家老小转移到安全地带。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全村转移受灾群众30户、100余人;疏通水塘、水渠多处,修通道路3公里;排查险情20多处,处理山体塌方12处,有力地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村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截维阳一清二楚,他在扶志和扶智上做文章,努力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贫困户董小玲的丈夫身有残疾,母亲80多岁,一家三口靠她在环卫公司从事保洁工作的收入来支撑。一天傍晚,戴维阳接到董小玲的电话,原本在自家附近工作的她,刚刚接到公司通知,要她轮换到更远的路段去。55岁的董小玲体弱多病,担心换地段后会没有精力和体力去胜任这份工作。戴维阳知晓后,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环卫公司进行沟通,最终环卫公司考虑到董小玲的实际情况,给她就近安排了工作路段。通过增加村内公益性岗位、帮扶干部主动牵线搭桥、村里扶贫合作社运行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劳力保就业”“弱劳力帮就业”“无劳力保分红”的精准施策。 如今,到青山村里去走走、去看看,不难发现纵横交错的村道都铺上了沥青、安装了路灯,这里面就有戴维阳辛勤的汗水。他与村两委干部研究部署修沥青路面和安装路灯的方案及实施办法,利用自身优势与村干部一起跑项目筹资金,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400余万元,为全村所有道路路面进行了“白改黑”,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300余盏,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和出入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