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 熊启东,湘东区荷尧镇荷尧村人,上世纪80年代起,他带领家人和群众绿化荒山,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中国好人”、江西省劳模、“龚全珍式好党员好干部”。 绿是美,绿是希望,绿是财富之源。而38年前,熊启东所在的湘赣边界大屏山区,山山岭岭大都是荒山秃岭,群众只能守着群山过穷日子。熊启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感要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必须从植树造林入手。1981年,熊启东带领一家6口人,首先在自家承包的78亩责任山上植树造林,3年便将自家的山岭披上了新绿;1984年,熊启东租赁了92亩荒山,在这片山岭上栽种了近万株果树苗。除了自己植树造林,熊启东还帮助其他农户植树造林。 垦山造林是一桩苦累事,但为了绿化大地、造福子孙,熊启东吃得苦中苦,他带头举锄挖荆棘、挥刀砍杂柴,手上磨起了血泡,脚上刺破了皮肉。造林需要资金,他不向国家伸手,而是自力更生想办法解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熊启东采取了三条措施筹集资金:一是“以养助林”,他家养了母猪,坚持自繁自养,每年生猪出栏逾百头,养鸡800多只,卖猪卖鸡的钱用来植树造林,猪粪、鸡粪还可以用来作肥料;二是“以副促林”,他家购置了碾米机、磨粉机,为村民加工大米和饲料,其收入都用在造林上;三是“以短养长”,在树苗间隙套种花生、大豆、西瓜、红薯等短期作物。“一种、二养、三加工”多种经营的收入每年有几十万元,年复一年都投入在植树造林上。 植树造林,贵在管林护林。熊启东为了管好林护好林,将环山公路修到了山顶,在山顶搭建了守望台,安装了电话,养了猎犬守山,他和家人轮流在山上守护,杜绝山火发生,严防盗伐林木。他投资20万元承包了山谷中一座80亩的水库,安装了喷灌机械设备,既有可观的渔业收入,又能抗旱护绿。 星移斗转,岁月如流。38年过去,熊启东已是74岁的老人,绿了荒山,白了头发。如今,3000多亩荒山早已郁郁葱葱。登高远眺,那一片片、一岭岭青翠的人工杉林,郁郁葱葱,碧波起伏,染绿了湘赣边界大屏山区。 在熊启东的影响与帮助下,邻近四邻八村的山地,形成了一条长10里、宽5里的“绿化带”,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熊启东用“绿色银行”的钱为群众办了一桩桩好事—— 荷尧镇有9所中小学,熊启东发现其中7所学校的课桌、凳子破烂陈旧,他请来木工从山上砍杉树做成一套套桌凳,一共550套,送给这7所学校,让孩子们有新桌凳上课; 村里造林户肖放生,200多亩山林被山火烧光,熊启东掏腰包买来4万多株杉树苗送给他,并组织村民帮其上山植树。30多年来,熊启东先后帮助过10多户这样的受灾户、困难户; 熊启东所在的村民组有40户人家,有34户人家植树造林的树苗是他送的,他还将树苗送到了排上镇和高坑镇。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来熊启东给400多户造林户送过树苗; 荷尧镇有10多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五保户、贫困户、特困户。年关岁末,熊启东都会去慰问他们,送上大米、猪肉、鲜鱼和慰问金…… |